血红龙在体型上,一般以圆钝炮弹型居多,会有这样的体型表现主要系因为生长环境的关系,血红龙的猎食行为以速度追食为主,所以需要较为流线的体型,它们的主食为小鱼及小虾等水生动物。
血红龙(3)在鳞片的表现上面,血红龙的主色系分为三次发色模式,主色会盖满整片鳞片,但它的发色一般以黄橘开始,小鱼整只黄黄的,很容易与黄金红龙混淆,差异仍在于鳞片的表现上,若仔细观察第一次开始发色的血红龙,可以发现它的鳞片上的黄色相当厚实,盖过整个底色,而黄金红龙则没有这样的表现,而且血红龙的发色是呈现整只发色的模式,所以一开始并不讨喜,简直是养只黄龙,当饲养到幼龙成长。
血红龙为亚成龙时,会发第二次色,此时在厚厚黄黄的鳞色上,会再发出一层橘红色的色彩,在这个时期,有人会认为它是只橘红龙,而这个色系会持续至八至九岁,当最后一次发色时,会在第二次发色的橘上整个转变为深红色,才完成整个发色。
血红龙(3)红龙鱼是在加利曼舟岛的卡扑阿斯河的支流繁殖的。鱼苗是这样生出的。雄鱼与母鱼交配之后,雄鱼就把卵合在口中,保育约70天,在每年雨季开始的12月下旬开始,到次年的1月左右,就一匹一匹地吐在河流,湖泊等杂草繁生的地方。此地域位于赤道,纬度在0度附近。因此,日照很强,还有,河流、湖泊几乎没有水,所以在涸水期中午水温上升到35℃左右。鱼苗被吐出时的雨季,因多云或多雨,所以水温会降到30℃左右。不过,因为在赤道下,所以,水温也不会再低到哪里。
在水深的河流湖泊中央,水面下20cm左右水温低了2-3℃。鱼苗是在浅水外的杂木繁生的地方游玩的。喜欢水浅,且水温在30℃前后的环境,所以,可能的话,种植些水草等植物。不过,不同的鱼,有的会扎鱼蓝,有的会咬尾巴。
买回的是25cm以上的鱼苗,不装备大的水族缸也没关系。但是,17-20cm前后的鱼苗,请用60cm或90cm水族缸饲养2至3个月。要是突然把鱼放入大水族缸的话,即使有隔板,鱼也容易扎鱼蓝,受惊什么的。不管移什么样的饵料,龙鱼的胃口都是很大的,用水草等布局的水族缸,是不会维持太久的,很快就会坏了。用水草水族缸饲养,及给足充分的饲料,这两点对以后鱼能成为鲜红的颜色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用小型水族缸来饲养鱼苗的话,用通常店里卖的热带鱼饲养设备所附有的上部过滤和加热器恒温箱就足够了。但是,因为鱼的排泄量银多,所以过滤材料要用高性能的,水落下的部分要铺上过滤棉,缸里有铺小圆砾石的话,大便请用吸水器认真地清除。换水不必用软管、虹吸管等大规模地进行,只用能装1升水的容器、每二、三天换一次,每次换2-3杯就足够了。要是这样做还能发现水质不好的话,请增加换水的次数,换水量不必增加。此种换水方法,是龙鱼的饲养原则。
水质要求
水温24-28℃
硬度值3-12
Ph值6.5-7.5
血红龙误区一:优良红龙是印尼独有的。红龙是印尼原产的不错,但在人工养殖后,在大马和新加坡业者不懈努力下,在大马和新加坡地区都有都有优良红龙的足迹。尤其是新加坡业者,依靠其世界龙鱼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便利条件,进口大量的印尼顶级红龙种鱼进行优良红龙的培育。大马的土地和水质,更适合于金龙系的繁殖。
误区二:缸养的红龙体长能超70CM或更大更长。媒体对所谓野生龙鱼的描述,都称野生龙鱼的体长有超过80CM甚至于更多的,但鲜有实体和参照物的对比,对长期生活在产地的业者和老者的询问,真正能确定这种说法的也在极端的少数。在养殖场里,8岁左右的种鱼,能超70CM的也极鲜见。鱼场多在红色这块下功夫,加上受种群数量的影响,近亲繁殖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多数的时间里,体型大小是极受影响的,绝大多的鱼场并没有把龙鱼养的比上一代更大。养在家中鱼缸的红龙,因受空间水质和遗传的影响,能达到这等体长的恐怕更少吧。总结出缸养的红龙并非都能如我们所愿,我们想像可能是若干年前媒体见过一些很大的红龙,也可能是红龙当时最大的若干个体,再加上媒体的一些想像吧。
误区三:红龙还有野生的。什么在产地看到成群野生红龙,谁有优质野生红龙出售等等纯属子须乌有。红龙和金龙是一样的,在人们颁布了保育法案后绝迹于野生环境的。本来颁布了保育法案是为了让它们的自然种群能在原来的水域存活下来,但情况却是相反,龙鱼的价格暴涨,而人工养殖场也需要更大量的种鱼,非法捕捞根本灭绝了野生的种群。野外条件就不存在有遗留的种群,即使偶尔看到几只也是人们弃养的。在新加坡林厝港边上有一片和大马相通的自然水域,朋友们都说常有人钓到一些人们弃养的青龙鱼和号半或红尾金,钓到红龙还没听说过,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但若说红龙还有野生的种群,显然是不现实的。
误区四:体型够大就是优秀的。一条优秀红龙的发色与体形是需要相互衬托的,体型够大是强健有力,威武的表现,但不应是肥硕。若有一条65-75CM体长红龙,应该是相当壮观的。但若是发色不尽人意,说到底也是和红龙的"红"字不相符的,这不是养红龙的本意。相对的,只有好的发色而没有威武强健的体型,也是一大遗憾。培养一只既有威武强健的体型,又有良好发色的红龙,相信才是爱好者的最终愿望。
误区五:钻石眼、熊猫眼、福龙等非常珍贵。钻石眼、熊猫眼、福龙等并非非常珍贵,前者首先它是一种遗传缺陷或后天的病变,后者完全是遗传缺陷造成。熊猫眼的红龙极少,多见于金龙系,伴随着半透明的腮盖。熊猫眼是遗传缺陷或基因的突变。福龙首先就是体型怪异,一些龙鱼的收藏者会特意收集。当然,鱼场也不会低价出售,高价并不等同于珍贵,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遵循大众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
误区六:产地同,则品相同。有些爱好者经常用一只红龙来作为样板,要知道同产地同鱼场甚至于同胎鱼的品相也是不同的,有些条件好的鱼场,比如泗水、红外线、洛宾、皇宫、亚洲、金岗等,他们多年置力于龙鱼的优化改良,不断的引进优异的种鱼个体,成为优秀龙鱼的代名词。但是,种鱼产下的后代,并不是每只都能达到或超越亲本的品质的,所以鱼场本身也会将它们再分为三六九等,好鱼卖好价就是了。冲着鱼场的品牌,不见得一些表现一般的就比名不见经传的别的鱼场的鱼要好。用来维系品牌命脉的,当然是些精挑细选的优秀个体了。
误区七:迷信所谓的专家和商家某某专家说那里的龙鱼最好,某某又是繁育专家,请不要太相信这些东西。单从繁育鉴赏角度讲,国内外还没有一系列规范龙鱼品质国际认定标准,因为龙鱼的遗传基因并不稳定,配对的人为干涉困难,想要哪只公鱼去配哪只母鱼难于做到,并不是想要哪只公鱼去配哪只母鱼而产下想要的哪种小鱼就能实现。事实上,龙鱼在相当的时间内的伴侣较固定,一旦配对成功,这种关系能维持几个繁殖期甚至更久。有时一只母鱼的两次产卵也会由两只不同的公鱼抱卵,所以龙鱼的社会结构并不单一,要想稳定哪只龙鱼的遗传基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研究。高水平的爱好者和业者也是有很多的,龙鱼世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审美观就可能因人而异了,我认为好的,别人并不一定要认同,反之亦然。国内接触龙鱼的历史不长,龙鱼经营者的水平极其参差,很大一部份还停留在为卖鱼而卖鱼的阶段,这类型的经营者的水平,恐怕还要远低于一些爱好者。
误区八:印尼的红龙繁殖领先新马。一直不少的媒体和网站登载了不少的印尼的红龙,绝大多刚刚入门的爱好者更是对印尼的红龙大加赞赏。诚然,印尼是拥有很多优秀的红龙,那也是因为印尼是红龙的故乡,印尼在红龙的保有量和产量绝对是占据新马印保有量和产量总和的90%以上。正是因为拥有数量和地质上的绝对优势,精品极品倍出也就不奇怪了,换句话说就是"蚁多咬死象"。同是因为高量产,一般品质和次品鱼的数量也绝对是大得惊人的。而在新加坡,同样是地方的限制,红龙并不能象印尼一样的量产,业者很难赚到量产的钱,只能把红龙这本并不是土产的东西做精,去引进印尼顶级的种鱼借此在顶级红龙繁殖上下苦功,同时靠从印马挑选优质的小龙分级贩售,打上自家的品牌,在这一块上和印尼业者分一杯羹。这点有点象韩国和日本,在中国购买廉价钢铁,运回加工后再高价卖回中国。愿广大龙鱼爱好者多看多学,更多的掌握除养鱼外的基本知识,开阔视野,也希望媒体、网站正确的引导刚刚入门的爱好者。
血红龙误区九:原生种红龙。所谓的"原生种红龙",可能是在经历10多年的人工养殖后,原来野生采集的种鱼逐渐消亡,鱼场也不可能有更多第一代野生采集的种鱼了,历代的杂交或反交,后来的龙鱼基本不能保有野生鱼时代的一些体貌特征。偏偏玩家和爱好者在某个时期会怀念野生鱼时代龙鱼的一些体貌特征,并逐渐对市场有了要求,而鱼场当然会第一时间去顺应这种需求,于是将一些仍保留野生鱼如炮弹头鲑型和汤勺头鲷型的种鱼再归类繁殖,尽可能产下具这些特征在下一代或几代的小鱼,再冠于"原生种红龙"的商业名称进行贩售。但我要提醒鱼友的是,“原生种红龙”不是某一地区野生的鱼种,对于鱼商利用这种称谓向你推介某一只龙鱼,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