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屈氏豆娘
俗名别名:
英文名: Panamic sergeant major
拉丁学名: Abudefduf troschelii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东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整个加洲湾(Gulf of California)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Bajia California)至秘鲁北部,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一带海域。
气 候 带 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18度之间
濒危状态: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置卵型
食性:杂食性
背鳍鳍棘(总数):13条 背鳍软条(总数):12-13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0-13条
成鱼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体被大栉鳞,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略呈圆形;尾鳍叉形,末端略呈圆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白色,头部和胸腹部灰蓝色,颈部黄绿色,体侧上部黄色,体侧具5条黑色竖带。胸鳍基部具明显的黑色点,背鳍黄色。屈氏豆娘与岩豆娘(Abudefduf saxatilis)以及五间豆娘(Abudefduf vaigiensis)非常相似,与后两者的区别在于,岩豆娘和五间豆娘背部的黄色带没有屈氏豆娘般宽阔,背鳍也非黄色。而五间豆娘的背鳍软条末端及尾鳍上下叶末端均具白色点,不难分辨。
最大体长18cm
栖息于岩礁区和珊瑚礁区水深1-12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大群生活。主要以水表层和中水层的浮游生物为食,也会捕食珊瑚礁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繁殖期始于初夏而止于夏末秋初,成鱼主要在海湾中交配产卵。幼鱼出生的第二年,常常成群地扮演“清洁者”角色,啄食乌贼(striped mullet)、鱼箴科鱼(halfbeak,一种下颚特别长的鱼)以及颌针鱼(needlefish,一种长嘴便鳞之海鱼)的体表寄生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