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滩区的濮阳县陈寨村的支部委员、村委委员陈国明,40多年如一日热心为大家做好事做实事,虽然很平凡,但深得群众的喜爱和拥护。他无论在村里担任什么职务,始终以饱满的激情、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先后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多次捐款捐物。他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群众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他公道正直、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被誉为“雷锋式好村官”。2008年初濮阳县委书记张建国,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洪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邱国让等领导看望他时,对他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陈国明从18岁开始当村干部,他可以20多天没日没夜为了忙活村里的挖河修桥而累倒,他可以带病在抗洪抢险前线坚持七天七夜不回家,扛起麻袋去堵堤比年轻人跑的都快。他可以在40度的高温下独自在田间耕种忙碌,他可以10多年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穿,但在勤劳简朴的背后他却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并资助数名贫困学生。他是出了名的好女婿,他是远近闻名的“活雷锋”。他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却在平凡中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个人荣誉
网媒首届感动中国人物: 陈国明,男,河南濮阳县人,中青网、大河网推荐。
雷锋式定义
“雷锋式”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陈国明在村时,无论是夫妻闹嘴,婆媳矛盾这样小事还是发展教育发展经济的大事,他都矜矜业业的坚持着。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凡凡的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凭着那份执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付出。这正是“雷锋式”的真实写照。
现在农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节节高升,但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也越来越渴望,这就更需要村官的敬业奉献,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而不是耍派头一言堂甚至为自己谋私利。
村官是个特殊的岗位,对上要求能更好的执行政策,对党负责;对下要求能顺民意,为群众办事,对人民负责。因此,他更需要这样的“雷锋式”村官,为党排忧,为人民解难。其实这样的精神也不仅仅局限在村官这个岗位,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雷锋精神”。只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责任,默默付出,社会将更和谐,人民会更幸福。
陈国明“他是个好人,是个实在人,是个热心人……”认识陈国明的人,只要一提起他几乎都离不开这句话。64岁的陈国明是河南省濮阳县渠村乡后陈寨村人,他从18岁就开始当村干部,46年如一日,在偏僻的黄河滩区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肯于吃亏,被誉为“雷锋式好村官”。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陈寨村分为前、中、后三个陈寨,陈国明作为陈寨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会计,主要负责后陈寨村的工作。46年来,后陈寨村谁家有事都会毫不见外的找他,而他也总是很热情很有耐心地去帮忙;分责任田时,个别不好的地块如果大家都不想要,陈国明就自己要;洪水来的时候,他总是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冲在抗洪抢险最前面,扛起麻袋去堵堤时比年轻人跑的都快;以前给村里那些去世的人帮忙换穿衣服,他都是随叫随到;在他担任村委会会计期间,村里帐目清楚,收支明白;近一两年来,村组干部农闲时大多外出挣钱了,平时一些村两委琐事都会找陈国明去做,他都是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甘当新时代的“老黄牛”。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寨村没有一条灌溉渠,要开挖一条灌溉渠,不但要占用很多耕地,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陈国明却主动“请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带领村民不分昼夜地苦干了二十多天,终于挖通了一条灌溉渠,彻底解决了全村几百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2007年10月底,经过村组干部几天的忙碌,终于快把流动地分好了,但最后却发现少了一米多宽。如果重新分,势必错过播种小麦的最佳时间。村组干部找陈国明商量,陈国明当即就说:“把那缺少的一米多宽算到我家地里”。
2008年8月份,“村村通”工程开始了。按照规划,一家村民的小花椒树影响施工需要刨掉,这个村民因此和一名村干部争执了起来。陈国明上前劝解,被该村民一拳打到脸上,顿时起了个大包。陈国明不仅没有追究该村民的责任,反而为他说情,该村民很受感动,主动刨了花椒树。
2010年过完春节,村里的灌溉渠需要清挖,村头小桥也需要修建。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一直忙到天黑,晚上还要加班。2010年4月初,看着挖好的河道和修建好的小桥,他累倒在了床上。家里人埋怨他干活不要命,但他却说:“为了大家,我累倒也值得!”
他在奉献中收获着快乐
陈国明家的日子并不富裕,他家的房子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旧瓦房。其中三间经洪水浸泡早已成了危房,院子连个大门也没舍得安装。夏天有时候都快热到40度了仍能看到他在田间独自忙碌的身影,他甚至10多年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平常都是捡儿子穿过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省吃俭用对该乡马庄村、后园村、前园村的几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
平时赶集时遇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他会主动骑三轮车把老人送回家。下雨后田间小路上沟多难走,他会把自己家没长熟的庄稼割掉一大片,让别人的车辆从自己家的责任田里经过。2007年移动公司在后陈寨村建一座信号塔,陈国明给那些施工人员义务做饭,送米、送面、还送西瓜,负责施工的王师傅每次提起陈国明都会说:“我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但从没见过像陈国明这样的好人”。
陈国明虽然不富裕,但却多次捐款捐物奉献爱心。2008年5.12纹川地震,2010年1月海地地震,2010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等,他每次都是通过省市慈善总会或乡政府积极参与捐款。2011年,在郭美美事件的负面影响下,他依然前往河南省慈善总会继续捐款奉献爱心。46年来,像这样的善举陈国明做了很多很多。
2011年初,渠村乡后园小学校长杜国星给陈国明送来了“捐资助学,功德无量”的锦旗,感谢他多次卖麦捐款助学。2012年初,渠村乡后园小学领导多次邀请他去学校参加表彰会,都被他婉言拒绝,陈国明说,卖掉些麦子能帮助些学生或是向灾区献点爱心,这比让他住好房子、穿新衣服都开心。[1]
当然,在多次奉献爱心的同时,难免也有一些人不理解嘲笑他,说村里比他经济条件好的人很多,人家都不捐款,就他逞能,面对嘲笑,他总是置之不理,因为他坚信做好人没错的。
他是村民的好表率荣誉证书
陈国明一直强调孝老爱亲,而且自己先做好表率。岳父岳母健在的时候,他经常跑七八里路去岳父家帮忙干农活,岳父家那个村很多人都熟悉他,是出了名的好女婿。
陈玉柱是后陈寨村的一个五保户,到了晚年疾病缠身。陈国明经常去照顾他,不仅帮忙提水送饭,还经常用平板车拉着他跑到几里地外的卫生院看病,好几年如一日,直到最后老人欣慰地离去。[2]
几十年来,后陈寨村家家户户都很孝敬老人关爱孩子,疾病磨难都不离不弃,从来没有发生过不孝顺老人的事。
现在北京工作的女博士陈俊盼每当提起自己的家乡,都很感慨地说:“我们村能有国明爷那样的带头人真是幸运。”
村民陈守认说:“现在象国明这样的好人真是不多了。”
村干部陈同领经常说:“能和国明这样的好人一起搭伙计真是干什么都舒服。”
好村官铸造好村风,在他的带领下,46年来他所负责的后陈寨村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的,村里也从没发生过小偷小摸杀人放火等任何刑事治安案件。2008年初时任濮阳县县委书记的张建国等领导看望他时,对他的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给予了很高评价。《河南日报》、《濮阳日报》等都以《当干部就要和群众心贴心》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作为中青网和大河网推荐的候选人,他还获选了网媒首届感动中国人物。
点点滴滴,46年如一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就是陈国明,一个令人敬重的平凡好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