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小学诗;小儿语;女小儿语
第二册
女儿经;弟子规;弟子职;名贤集;龙文鞭影;孝经;洞学十戒
第三册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格言联璧
第四册
幼学琼林;醒世要言;四字鉴略;增广贤文;二十四孝
《历代蒙求》书名取《易经·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内容多历史人物故事,编为四言对偶韵语。《蒙求》浅显易懂,故事如“女娲补天”、“长房缩地”、“杜康造酒”、“蔡伦造纸”、“王商止讹”、“西门投巫”、“孙敬闭户”、“屈原泽畔”、“绿珠坠楼”等生动有趣,由是大受欢迎,后人多加摹仿,陆续出现的各种《历代蒙求》和同类读物,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左氏蒙求》、《名物蒙求》、《十七史蒙求》等等。宋代徐子光有《蒙求》补注。
小学诚信教化主要通过各种蒙学教材进行。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这些教材大致分为五类,专门进行伦理教育的教材陈标的《历代蒙求》等为其中的第2类,为中国古代通过蒙学教材对少儿进行诚信教化,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一是著名学者直接或间接参与教材编写,提高了蒙学教材的权威性,确保了教材的高质量。
《十七史蒙求》 宋·王令
《了凡训子书》 明·袁黄
《三字鉴》 清·张宜明
《女小儿语》 明·吕得胜
《千家诗》 宋·刘克庄
《千金裘》 清·蒋义彬
《小儿语》 明·吕得胜
《小学》 宋·朱熹
《小学诗礼》 宋·陈淳
《小学韵语》 清·罗泽南
《乡塾正误》 清·李江
《五字鉴》 明·李廷机
《父师善诱法》 清·唐彪
《示儿长语》 清·潘德舆
《节韵幼仪》 清·汪志伊
《节增三字经》 清·周保璋
《龙文鞭影》 明·萧良有
《四字经》 唐·释德行
《史鉴节要便读》 清·鲍东里
《训蒙骈句》 明·司守谦
《训蒙诗百首》 宋·朱熹
《幼学歌》 清·王用臣
《幼学琼林》 明·程登吉
《幼学求源》 明·程登吉
《幼学分年课程》 陈惟彦
《幼仪杂箴》 明·方孝孺
《老学究语》 清·李惺
《百家姓考略》 清·王相笺注
《好人歌》 明·吕坤
《问青园课程》 清·王晋之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宋·程端蒙
《传家宝》 清·石成金
《名贤集》
《名物蒙求》 宋·方逢辰
《夙兴夜寐箴》
《声律启蒙》 清·车万育
《陆桴亭论小学》 清·陆世仪
在古代,中小学的教学任务,基本上由民间的私塾(蒙学)承担。 私塾起源很早,唐代以前,私塾教材以识字为主,兼顾品德教育。虽然夹杂某些历史内容,但还不是真正的历史启蒙教材。唐代,从 李翰著《蒙求》开始,其后出现了一大批蒙学历史读本,作为私塾的教材。它们对普及历史知识,传播民族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历代蒙求》,是古代私塾历史教材,而私塾历史教材大体以三种形式编纂:一类为“典故类”,一类为“通识类”,另一类为“专门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介绍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希望达到借鉴的目的
第一,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追求全面,而是能够突出其特质。有时还将历史人物和流行的风俗结合起来,以增加儿童阅读的兴趣。
第二,把历史教学与识字教学、伦理道德教育紧密而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避免了历史知识教学目标的单一化。
第三,在编写形式上,充分考虑儿童学习喜欢大声朗读的习惯,采用对偶句式,并且押韵,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既易于记诵,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还能增强其作诗、对仗、押韵的语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值得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