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乡位于旬阳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林家坪,距县城约103公里。红军乡南与旬阳县双河镇相邻,西与陕西省镇安县接壤,北与湖北省郧西县交界,属两省三县交汇处。辖9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3328户12639人,民族分为汉族和回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9%以上。
红军乡气候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带,一年四季分明,降雨受季风影响,多雨季节集中在夏末秋初的七至十月。红军乡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地形多为沟岔、中山,属南羊山槽形谷地,南北两侧高,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最高海拔2100米(南羊山顶峰),地表森林草地覆盖率73%。发源于上马村的竹筒河、庄院村的圣驾河将红军乡分为三岭两岔,形成比较独特的地形。
总耕地面积23121亩,其中水田1635亩,天然林15.7万亩。当地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土豆、黄豆、红苕等,地方特产主要有甜杆酒、板栗、核桃等,孕育着金雕、锦鸡、林麝、竹鸡、兔、獾、野猪、鹿、羚羊、羚牛、果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和金银花、天麻、柴胡等名贵中药材。红军乡以境内红军烈士墓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解放前属四行乡第二保;1950年组建为丰积乡;1958年改称红军公社;1984年更称红军乡;1996年10月乡镇机构改革将圣驾、竹筒二乡并入红军乡。
该乡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地质部门勘测,在位于蔡家岭和南羊山一带有汞锑、金、铁、氧化镁等矿藏。素有“中国汞都”美称的青铜沟汞矿位于红军乡的庙湾村,探明汞锑矿石储量136万吨,汞金属量7258.44吨,锑金属量25705.16吨。现保有矿石量68万吨,汞金属量3000吨,锑金属量12000吨。此外,矿区尚存未开采但已探明的小沟汞锑矿带,该矿带保有汞金属储量:742.78吨,锑金属:1161.95吨。汞品位:0.105~1.703%,锑品位:0.1~9.59%。乡内有汞锑开发企业两个,分别为陕西汞锑科技有限公司和旬阳县金鑫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年产值约1.2亿元,上交国家税金800余万元。
红军乡的基础设施基本趋于完善。有装机容量为500千瓦的小型水电站两个,全乡高低压输电线路357杆公里,通电农户达90%以上;全乡乡道13公里,县道26公里,村组公路58公里,交通网络涵盖全乡主要村组,于1998年提前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建设有竹筒、红军两个程控电话端局和移动、联通两个通讯网站,拥有500余电话用户和300余手机用户。
近年来,认真实施产业富民、产业富乡工程,大力发展“姜、桑、畜、竹、矿”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已栽植桑园3785亩、年均养蚕2000张,黄姜3700亩,实现了人均一头畜,兴竹8000余亩,中型矿产企业两个,截住止2003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014万元,财政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480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富民强乡进程加快。红军乡
淳仆敦厚、热情好客的红军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红军观光旅游,开发资源,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老区。
近看来,红军乡紧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实施退耕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产业调整,以“竹、姜、桑、二花”的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的思路,黄姜留存面积达3700亩,紧抓3785亩桑园的管理,成立了蚕桑合作社,推广科学养植方法,形成技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年发种量达1800余张,产量近60余吨,直接经济收入约90万元,同时不断推广优良良种二花的种植。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自给自足的饲养方式,按人工种草、舍饲圈养、家畜存栏近1900余头,实现人均一只羊,户均一头牛,出栏一头猪。培育大户近76余户。青竹产业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合理改造老竹园,新增竹园8000亩。为了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带动不断做好做强劳务输出的力度,仅2004年度劳力输出就达2900余人次,带回资金1300余万资金,人均纯收入近1700余元。
规模企业、个体户发展迅速,其中金鑫矿业和陕西省汞锑科技旬阳分公司年营业收入就达3500余万,个体户现发展到340余户,这些工业、企业、个体户又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红军乡是重要的汞锑矿产地,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其储藏量位于亚洲第一,储量136万吨,汞金属含量7258.44吨,锑金属量25705.16吨,除汞锑资源外,还广泛分布着黄金矿化体及富含镁金属的白云岩矿带,黄金远景储量大于2吨,含镁白云岩矿体规模巨大,储量大于1.0亿吨,极具开采价值。
青竹、黄姜又是我乡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青竹、黄姜在我乡广泛种植,竹子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竹笋又可做营养丰富的食品。黄姜又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青竹、黄姜迅速在我乡推广开来,全乡现拥有青竹2000多亩,黄姜3700亩。
畜牧、蚕桑业是红军乡人民的一项传统产业,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随着天然人工草场的不断扩大,规模化养羊、养猪、养牛迅速推广开来,迅速掀起饲养专业户250余户,建立起标准化养舍,规模正不断的扩大,全乡生猪存栏9000多头,出栏7000多头,实现全乡人均一头羊。
林业资源极其丰富,林种分布繁多。全乡天然林15.7万亩,森林覆盖率73%。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多为松、杉、柏等用材林,600-1000米多为竹、核桃、板栗、水果等经济林和以桦为主的薪炭林。
据地质部门勘测,在位于蔡家岭和南羊山一带有汞锑、金、铁、氧化镁等矿藏。素有“中国汞都”美称的青铜沟汞矿位于红军乡的庙湾村,探明汞锑矿石储量136万吨,汞金属量7258.44吨,锑金属量25705.16吨。现保有矿石量68万吨,汞金属量3000吨,锑金属量12000吨。此外,矿区尚存未开采但已探明的小沟汞锑矿带,该矿带保有汞金属储量:742.78吨,锑金属:1161.95吨。汞品位:0.105~1.703%,锑品位:0.1~9.59%。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大于2吨,含镁白云岩矿储量大于1.0亿吨,极具开采价值。
红军乡因长眠于九龙山下碾子沟内的两位红军烈士而得名。一九三五年,红七十四师六路游击师转战途中,特务队十四名战士同四百多名敌人浴血奋战,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壮烈牺牲。为纪念两位红军烈士,当地群众暗地里修坟、立碑、建庙、塑像,并在家里堂屋供奉红军烈士牌位,尊之为“红军老祖”。旬阳在解放后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立起了烈士纪念碑,重新整修了烈士墓,收集了红军标语、革命歌谣、红军遗物等弥足珍贵的百余件革命文物。青山埋烈士,绿水伴英灵,方圆百里群众成群结队到红军墓前祈求“红军老祖”赐福保平安,全国十多个省市游客千里迢迢慕名前来拜祭红军老祖,当地机关单位自觉组织前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是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红军青山白云绿水蓝天,生态旅游风光无限,红军境内灵山秀水、密林丛生、气候宜人,凤凰山、大华山、九龙山,闻名遐尔;竹筒河、圣驾河、潘家河,水流涓涓;娘娘洞、白龙洞、朝阳洞,洞洞各异;石人、石马、石鼓,奇石嶙峋;更奇的有块天然石墩,形如中国疆域版图,且有两条石纹恰似长江和黄河嵌入,被称为“中华地图石”;张家花房等四处清代民居建构精美,神秘莫测,独有明显的长江流域楚文化特色,对开展汉江流域建筑史和民族史等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红军林业资源极其丰富,林种分布繁多。全乡天然林15.7万亩,森林覆盖率73%。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是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开发中药材。红军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的生长,而且药材的可用成份高。目前农户已经人工种植的有金银花、薏米、柴胡、黄姜等,继续开发种植大有文章。
“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倍受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红军纪念馆。建纪念碑一座,展厅140平方米,宿办楼180平方米,水塔一座,林园16亩,现已绿化,重新整修两烈士墓,立墓碑和拜台,征集红军标语、歌谣碑刻136幅,有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对陕南部置的电文复制石碑;有李先念、汪峰、陈先瑞、程子华题词的复制石碑;收集展出百幅红军老祖的故事连环画,红军用过的遗物十三件;画家范道成的“红军走过的路”画册等革命遗存。一九九六年、二000年、二00四年先后被旬阳县文教局、团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旬阳县中小学校德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由于该馆年久失修,现已不能满足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红军纪念馆园区”,建成以祭奠革命先烈、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年代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及教育基地。
依据2005年9月县政府邀请省旅游局、西北大学、陕西师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专家、领导评审的《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详细规划》及2007年11月22日县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新的“红军纪念馆园区”规划用地54.7亩,生态保护地40公顷,分布项目有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广场、火警、险警工程、卫生工程、绿化工程、环保工程、入口大门、停车场、旅游用品商店,红星餐馆、红军纪念碑、纪念馆、展览馆、雕塑等工程,共计项目需总投资约680万元。
园区建设投资体制,以政府投资为主,由县政府牵头,县老促会、县相关部门及红军乡政府一起积极争取省市老区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及县政府安排计划、水利、民政、林业、农办、城建、移民、电力、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口立项资金分项包建,倡导社会援建,由县政府、老促会牵头组织全县企事业单位及出外创业能人进行社会捐助;有收入的项目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确保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资金需要。
“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计划分三年三期实施完成:第一期(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完成红军纪念馆、红军纪念碑、祭祀广场和红军老祖墓等主要建筑,预计投资180万元;第二期(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主要完成基础设施、广场、入口大门、停车场、综合服务中心、红军展览馆、雕塑等配套工程建设,预计投资280万元。第三期(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主要完成绿化工程、环保工程、卫生工程、安全工程、道路给排水和电力电视工程等项目建设,预计投资220万元。
“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一是制订了《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红军乡成立了“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张静任组长,乡政府乡长邱德刚任副组长,抽调相关人员为成员,组建了征地拆迁工作组和项目基建办公室。二是办理了相关手续①规划设计审批批复;②项目立项批复;③城建施工报批;④征用土地报批;⑤革命老区建设资金100万元支付手续报批,已拨50万元;⑥8户村民搬迁分别上报县扶贫办、民政局列入2008年扶贫搬迁计划指标和安居工程项目。三是完成了纪念馆园区一期施工图纸设计,并对二期园区施工图纸设计做了安排。四是完成了征地拆迁。园区内征用土地在原已征47.7亩的基础上,按照《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详细规划》补征土地7亩,包括房屋面积、附属用地面积、林地及被征耕地面积,共计征用土地54.7亩,村民拆迁8户30人25间,已全部达成协议。新宅基地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用、统一施工的原则,基础已开工建设。五是开展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活动。首先由县老促会、财政、计划、交通、扶贫办、民政、水利、文化旅游局等单位分别对口立项上报,争取2008年项目资金。其次是老促会会同红军乡联合印发倡议书、请柬、走访联络吸纳各企业、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出资冠名以建代捐等方式支持园区的建设,目前河南灵宝外出务工老板、县内金鑫公司、兴达矿业公司、康美建司以及青铜沟汞锑科技公司和县直部门各单位、毗邻乡镇、红军乡各村等筹资达万元。六是严格按工程招投标程序,完成了报名、资格审查和公开招标,共有6家企业报名,旬阳县康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中标承建一期工程。七是根据《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的设计,请专业人士确定了纪念馆座向。八是在园区内树立《修建红军纪念馆园区详细规划图》鸟瞰图巨型牌一个,在红军墓前树立捐资助建牌一块。并于2007年12月28日隆重举行了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开工仪式,将开工、捐资与《旬阳革命老区》一书首发相结合,激发了群众爱家乡、爱红军、打造旬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精品热情。园区的开工建设,标志着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陕西商洛镇安县接壤的潘家河上游有一个名为“红军”的乡,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它以境内两位红军烈士墓而得名,现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有9个村63个村民小组3206户12189人,总耕地面积23121亩,森林覆盖率78%。红军乡解放前属四行乡第二保;1950年组建为丰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将丰积乡改名为红军人民公社;1984年更称红军乡;1996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原潘家河上游的圣驾乡、竹筒乡并入红军乡。
红军乡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伟大精神,也为红军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三千人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到达陕南,创建鄂豫陕苏区,12月底组建鄂陕游击师,陈先瑞任师长。1935年10月6日,原鄂陕、豫陕所属游击师会合,成立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陈先瑞任师长,李隆贵为政务,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主要活动区集中在潘家河一带,在红军乡境内活动更为频繁。1935年10月18日,我陕南特委率领红七十四师之一部从湖北郧西庙川乡郭家沟经过时,敌一个连和伪郧西三区区队附艾先清乡练发现,遂向我军追击,我军没有抵抗,即翻越红军乡与湖北郧西交界的九龙山,过潘家河,进入花园沟,上到林家台子,并计划在这里布阵迎敌,留下特务队2班十四人,由高中宽指导员指挥,在后作掩护。在指导员高中宽、二班班长尚班长、副班长樊帮成的带领下,特务队来到九龙山佛爷庙,与尾追的艾光倩带领的乡练三百余人交火。经过半个来小时的战斗,我军十四人打退了敌三百多人的进攻,掩护了主力部队的顺利前进,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在这此战斗中我军高中宽指导员、尚班长不幸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两位红军烈士的遗体掩埋在九龙山下的碾子沟内。
红军部队在此活动期间宣传党的政策,访贫问苦,行医治病,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浓厚的鱼水之情。牺牲的高中宽指导员生前以自己的医术,先后医好了一百多位农民的疮和其他疾病,分文不取,人们称之为“得道神医”。牺牲后高指导员救死扶伤的事迹深深地刻在老百姓心中,当地老百姓自编民谣歌颂红军。为纪念这位红军烈士,当地群众自发为其修墓、树碑、烧香、供奉、许愿,祈求红军烈士治病赐福。据传,解放前林家坪(现红军乡所在地)有位名叫林镇荣的人,身患绝症,众人皆说:“要得此病好,除非烧稻草”(即此病无药可治,非死不可),林镇荣万般无耐,遂许愿“红军老祖”显灵治病,后林镇荣没有吃药,此病痊愈,一时之间,“红军老祖”声名远扬,扫墓、许愿者络绎不绝,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红军老祖”,改姓“红”。国民党部队见群众如此信仰“红军老祖”,大为恼火,曾三次派人前来毁墓,群众自发组织,像对待自己祖先一样想方设法保护红军墓,祈求“红军老祖”怪罪前来毁墓的人,果然,第一次因带队头目突然肚子痛,毁墓未遂,第二次因头痛,第三次因腿痛,三次都未能得逞,“红军老祖”的故事由此传开,省内外群众纷纷慕名而来瞻仰烈士,烧香敬奉。时至今日,每年为红军烈士扫墓、烧香敬奉的群众达6万余人次。
为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红军精神发扬光大,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拨款修建红军烈士纪念馆;一九七八年中共旬阳县委、旬阳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在红军乡政府所在的林家坪建纪念塔一座,展厅140平方米,宿办楼180平方米,水塔一座,林园16亩,并派专人管护。近年来,依靠各级、社会各界的支持,硬化烈士墓道路500米,重新修建烈士墓,建设了拜台;硬化馆区道路300米,栽植翠柏、塔柏4000余株,征集红军标语、歌谣碑刻136幅。
红军烈士纪念馆的建成,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军精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逢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校学生在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96年旬阳县文教局授予红军烈士纪念馆为“旬阳县中小学德育基地”;2000年,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红军烈士纪念馆“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团发[2000]05号);2004年11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红军乡“国防教育”基地。红军烈士纪念馆成为旬阳县乃至陕西省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红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以红军烈士纪念馆建设为重点,兼顾人文、自然景观、绿色生态资源,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红色带动绿色,以绿色衬托红色,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革命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线。
烈士纪念馆建设规划
(1)新建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四周设3米宽的鲜花坛,正面设祭奠台。
(2)新建风格古朴、庄重、规模为1200平方米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展厅),征集革命文物及历史遗存,供游人参观。
(3)新建红军雕塑、浮雕等教育设施。
(4)新建红军烈士纪念馆入口大门、停车场、餐馆、旅游用品商店等服务设施。
(5)将原红军烈士墓进行整修,墓前设铜香炉一座,祭奠台30米,坟前绿化体现庄重、肃穆氛围。
配套建设
主要包括至红军纪念馆的道路建设、游人步道建设、给排水系统建设、供电电讯系统建设、接待场所、广场、垃圾处理、绿化等重要建设以及停车场、厕所等附属设施建设。红军烈士纪念馆所在的红军乡不仅有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军老祖”这一红色旅游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红军乡地处旬阳县南羊山腹地,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6%,竹筒河、圣驾河环绕乡境,动植物品种丰富珍贵,有国家、省级保护动植物20余种。自然资源突出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之景观。人文景观有保存完好的张家花房子等四处明清代古建筑大院,反映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贞节牌坊,反映汉朝时期刘邦访张良时经过而得名圣驾河,反映古时候民间文化的佛爷庙、殿沟庙、回龙寺等。这些景观与其它景点构成旬阳椭圆形的旅游网络框架图,对促进旬阳东北旅游结路上的景区景点开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加速旅游开发建设的进程,加之西康高速路即将通车,红军乡可成为都市人的后花园。
以红军烈士纪念馆主为的 红色旅游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巩固教育基地成果、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及 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可以大大改善纪念馆的接待容量,美化、净化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纪念馆宣传教育与旅游地位,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功能,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及游人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人们发扬红军精神,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斗志,使红军乡这一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和“红军老祖”这个 特色旅游资源品牌得到进一步发扬广大,成为全县红色旅游的一个 拳头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活动场所,同时可强力带动当地红军纪念品加工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量,培育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使旅游产业成为支撑 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解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劳动就业,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 繁荣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