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坝镇

小溪坝镇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人口 9781人(2017)
中文名 小溪坝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
火车站 江油站
政府驻地 小溪坝镇小溪街159号
邮政区码 621700
目录导航

小溪坝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6267
8319
7948
家庭户户数 504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024
家庭户男 8127
家庭户女 7897
0-14岁(总) 2962
0-14岁男 1527
0-14岁女 1435
15-64岁(总) 12202
15-64岁男 6255
15-64岁女 5947
65岁及以上(总) 1103
65岁及以上男 537
65岁及以上女 5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945

总人口9781人(2017)。

历史沿革

总人口 16267
8319
7948
家庭户户数 504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024
家庭户男 8127
家庭户女 7897
0-14岁(总) 2962
0-14岁男 1527
0-14岁女 1435
15-64岁(总) 12202
15-64岁男 6255
15-64岁女 5947
65岁及以上(总) 1103
65岁及以上男 537
65岁及以上女 5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945

自然条件

小溪坝因境内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小溪而得名。小溪坝镇前身为五星乡,1953年1月建立,隶属江油县重华区管辖,乡政府机关始驻五里坝(今小溪坝镇五里坝村),1955年11月迁至神龙河(今小溪坝镇神龙河村)。1958年改五星公社,公社革委会驻地1961年迁至小溪坝。1974年重华区机关迁驻小溪坝。1981年11月五星公社更名为小溪坝公社。1984年1月小溪坝公社改为小溪坝乡,1984年12月建立小溪坝镇。1987年2月重华区、小溪坝镇合署办公。1991年1月将新兴乡赵家河、民政两村划归小溪坝镇管辖,小溪坝镇下辖行政村由9个增至11个。1992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重华区,小溪坝镇受江油市直接管辖。

经济简况

小溪坝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于浅丘地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5℃,年总降水量为963毫米,年水份蒸发量为98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1326小时,无霜期270天。土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成份复杂,土质肥沃。河流水系以潼江支流为主,境内总长10公里,从镇北部流入穿过11个村从镇东出境。镇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山坪塘388口,排灌渠道40000米,水源丰实,网络布设合理。全镇耕地总面积19575亩,(其中田面积13312亩,地面积6263亩),园地面积2733亩,林地面积26587亩。

小溪坝镇电力资源丰富,有年发电量400万度的镇属电力企业“白洋洞电站”与全国并网,“五三七”变电站能确保全镇供电,能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交通状况

小溪坝镇乡镇企业有建材、粮油肉类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方面,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类作物以油菜籽、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海椒、甘蔗等,水果以西瓜、梨、桃、桔、苹果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小家禽畜主要有鸡、鸭、鹅、兔等。

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992万元,其中:种植业1556万元,林牧业1302万元,渔业134万元。粮食总产量达8578吨,生猪出栏14765头,小家禽畜达98706头,农民人均纯收入2444元。小溪坝镇大抓农、工、商、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村经济中水稻制种、仔猪养殖、优质水果“三大基地”建设已具规模。截至2006年,企业总数达732个,企业总产值9002万元,实现利税282万元。

社会事业

小溪坝镇境内有小溪坝站,为铁路四等站,隶属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分局管辖。宝成复线铁路、绵广高速公路、川陕公路、中雁公路从集镇通过,横贯全境,绵广高速公路在集镇集中地段设有上、下道口,镇内共设有两处加油站,交通十分方便,是货物运输的理想集聚地和中转站。全镇村级公路实现村村通、网络化,各型车辆畅通无阻。通往江油城区、绵阳城区及厚坝、梓潼、剑阁等方向的客运车辆每天达150班次。宝成复线铁路在集镇设有客、货运站台,使小溪坝镇成为商贾云集之地,成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市的交通枢纽。

旅游资源

通讯设施:小溪坝镇境内设有邮政局、电信局,750余门电话与全市并网,可直拨全国各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无线通讯网覆盖全镇,无信息接收盲区。

文教卫生:小溪坝镇境内有中学1所,即江油市小溪坝镇初级中学,小学12所,幼儿园14所。卫生院2个,电影院1个,电视广播信息覆盖全镇,有闭路电视网络用户2500户。

2008年8月7日,江油市小溪坝镇成教校在绵阳市建设局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临近乡镇持有施工证书的建筑工匠和新增农村建筑工匠,在小溪坝镇中学会议室举办了为期五天的灾后农房重建业务培训,参加培训人数147人。

在培训过程中,绵阳市建设局的讲课教师深入浅出,切合实际地讲了建筑基础知识和,农村房屋修建在每一个过程中要把握的要领,深受培训人员的好评。在总结会上,小溪坝镇农房重建分管领导杨安向同志组织大家学习了关于灾后农房重建有关施工技术规定,就灾后农房重建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确保施工质量,做好重建工作;二是抓紧时间,尽快完成重建工作;三是发扬抗震救灾精神,确保2008年农房重建任务的顺利完成,让老百姓住上永久性房屋。

词条图册

小溪坝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方,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旅游宝地。

位于小溪坝镇东部4公里的阴坪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可谓山清水秀。潼江河环绕阴坪,并在此形成宽达100余米的河道,水面平缓,绵延数里。背靠的是玉屏山,俗称皇帝山,是一座平顶山,山上林木茂盛。相传明建文帝被皇叔朱棣夺位,携嫔妃和大量珠宝从阴坪古道入川,见阴坪坝(阴坪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进,一日便可达剑门蜀道;退,则可抵西南,建文帝便在山中藏匿,故而得名。建文帝为祈求天下太平,出资修建一座寺庙,取名太平寺。岂料,暴露行踪,被永乐皇帝的耳目追杀成功,遂将寺名取大功告成之意改为告成寺。

告成寺坐落于皇帝山脚下,是清代初期古建筑群(现存)。三进四重殿,是江油市除窦圌山云岩寺外,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具有历史文物和旅游开发价值。以告成寺形成的传统古庙会,每年吸引四邻八乡数千人参加,每年春节期间,庙会文化活动更是该村的一大文化景观。

阴坪坝还是古阴坪郡所在地。据史载阴坪郡从东晋建制开始,历代统治者在阴坪设县置郡,历经刘宋、南齐、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朝,历史长达千余年。宋末元兵大举南下,阴坪古郡毁于战火。城中官员、百姓纷纷出逃,战后,阴坪古镇再也无人居住,并被埋于地下,沉睡千年。绵广高速公路的建设,使沉睡千年的古城才得重见天日,经四川省文化厅、交通厅反复磋商,一致决定勘探、发掘阴坪古郡,从2001年1月至4月,经近达三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片、瓷片,及少量铜器、铁器、铜钱,及大型排水沟和排水管,通过发掘证实了宋代阴坪县建制的具体地点就是今天的小溪坝镇阴坪村,同时表明这个村“阴坪”之名近千年来未曾改变,这里曾是古代著名的阴坪道上重要的一段。

阴坪坝是一个古冲积平原,土壤肥厚,水源丰富,物产丰饶,旱涝保收,可谓“风水宝地”。阴坪古郡遗址,告成寺古建筑群等厚重的历史古迹,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水,加上四川省长防林工程自然森林景观,再加上境内绵广高速公路、宝成复线铁路、中雁公路横贯全镇,交通四通八达,使小溪坝镇阴坪村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