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
味微甘,性平。
益气补血。
用于形体虚弱,头晕目眩,外伤出血。
1、治虚弱:毛叶草根30g。炖肉吃。
2、治头晕:毛叶草15g。煨水服。
3、治刀伤:毛叶草嚼绒,加砂糖外敷。(1-3方出自《贵州草药》)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粘毛假尖蕊,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00cm。全株密被腺毛,分泌大量粘液。单叶对生;无柄;叶片长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疏浅齿。总状花序着生于茎枝上部,花对生;苞片叶状;花紫色;萼5裂;花管状,先端5裂;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有薄膜质相连,花筒内面有2行短毛。蒴果有角。
生于山岩石缝中。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贵州草药》:“止血补虚。治刀伤,虚弱,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