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除了营养素以外,还有非营养素活性成分。其实我们平时的饮食之中就已经包含了营养素和非营养素的成分,由于对非营养素的研究滞后,目前许多营养学者对非营养素知之甚少,大量的杂志和营养学宣传几乎都集中在营养素方面。
非营养素也称为生物活性物质。植物性的生物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如类黄酮、植物雌激素、酚酸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硫化物等。相对于营养素而言,尽管它们不属于营养素成分,但是却对人体健康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如果把营养素比作汽车的零件,那么非营养素就像汽车的汽油,尽管不属于零部件,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西方医学的技术优越性让营养素的研究得到较全面的揭示;而中医方面对于非营养素的研究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建国以后,中医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医学界出现了西医统治的局面。西方医学许多理论是建立在尸体解剖学基础上面的,只是反应了疾病原因的一方面原理,但不是活体的真实反应;而中医没有进行尸体解剖,对活体的药性反应进行了探究,也反应了另外的一方面。忽略了哪方面都是不好的行为。由于营养素的结构清晰明显,利于分析、解构,因此研究成果明显;但是,非营养素的结构复杂,难以分析结构,甚至目前科技条件仍然无法观察到,研究近年才兴起。有些流行病的临床观察发现,仅仅用营养素的功能解释不能得到清晰答案,如蔬菜水果对于癌症的保护作用,难以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解释。
备受关注的非营养:
名称 非营养素成分 名称 非营养素成分
大蒜:硫化物
大豆:异黄铜
茶叶:茶多酚、茶色素
蔬菜、水果:酚酸类
蔬菜:胡萝卜素、异硫氰酸盐
魔芋:甘露聚糖、姜黄素、红曲
人参:皂甙
枸杞:多糖
灵芝:三萜、多糖
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都表明非营养素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这些成分大多数有不同强度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有较多动物实验和少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对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有预防作用。尽管目前还没有可靠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这些成分确实对健康有促进作用或对某些慢性病有保护作用。但多数学者认为该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设立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目的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非营养素主要的功能集中在:
(1) 活化解毒酵素,抑制癌细胞形成,保护细胞DNA的完整。
(2) 预防动脉硬化、乳腺癌、肺癌、大肠癌、皮肤癌等疾病。
(3) 降低胆固醇,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4)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肌肤衰老。
(5)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