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反流

目录导航

简介

它可继发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静注成瘾毒品,右室梗塞的乳头肌功能不全,或使用芬氟拉明(fenfluramine)。三尖瓣反流偶尔为原发性,即由于三尖瓣裂缺(即心内膜垫缺损),钝器挫伤,Ebstein畸形(即变形的三尖瓣下移到右室),或类癌病人其瓣膜可能固定于半开放位置。更为罕见的,TR是由于粘液样变性,引起脱垂,往往同时有二尖瓣脱垂.成功的二尖瓣换瓣术后原先无或轻度三尖瓣反流者,可出现中至重度三尖瓣反流,二尖瓣血流增加使潜在的三尖瓣反流暴露出来。

症状与体征

除了低排量症状如疲乏、皮肤冷、呼吸困难、水肿外,严重三尖瓣反流唯一特异的症状为颈部搏动感。这是由于从右室压力传递的高颈静脉反流波引起的。由于肝脏充血可引起右上腹不适。当右房增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常见,这将进一步减少心排量、且可突然诱发严重心力衰竭。

颈静脉波可有各种程度的V波或Y倾斜,取决于TR的程度。与V波同步,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收缩期搏动。

TR显著时,在右颈静脉常有收缩期杂音和震颤。如TR轻度,继发于肺高压,可听到全收缩期高调的TR杂音。如TR明显,且是原发性的,则杂音频率中等。杂音在吸气时增强(Carvallo征)。通常在靠近胸骨的第4第5肋间或上腹部最清楚。但如果右室侵占了原心尖部,杂音最响在心尖部,如TR继发于肺气肿引起的肺心。杂音可在肝游离缘上闻及。

ECG可示不同程度的右室负荷过重表现,依赖于TR的严重性,以及是否继发于肺高压。可有高尖的P波和V1 导联呈QR型。这是右房增大负荷过重和右室肥厚的典型表现。

诊断

X线示上腔静脉增宽,右房增大(使心影向右增大)和右室增大(心影向左增大)。侧位胸片亦可示右室增大。

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内径增大。多普勒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证实此诊断。心导管和血管造影可直接证实TR并测定右室压力,可确定TR为原发或继发。

危害

1、造成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少数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与心慌;2、个别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肿。3、部分可出现体循环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4、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当心室率低于90次/分或高于150次/分时。节律不规则可不明显。

肺栓塞肺栓塞2、造成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的某一支被栓子堵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栓子是来自静脉系统中的血栓。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均达80%以上。胸膜性疼痛为邻近的胸膜纤维素炎症所致。突然发生者常提示肺梗塞。膈胸膜受累可向肩或腹部放射。如有胸骨后疼痛。颇似心肌梗塞。慢性肺梗塞可有咯血。其它症状为焦虑。可能为疼痛或低氧血症所致。晕厥常是肺梗塞的征兆。

3、造成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可由于左心衰竭引起。因左心衰竭时肺充血。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常发生右心衰竭。右心衰竭的症状主要为体循环充血所引起。

临床表现有:

①水肿:开始见于身体下垂体部位。严重病例出现因主要有二:一为肾脏对钠及不的回吸收增高。使细胞外液增加;一为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渗入组织间的水分较回流以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为多。

②肝脏肿大常伴有上得痛:急性心力衰竭者腹痛及肝脏压痛较著。肝脏边缘圆钝。肝大可出现在水肿之前。故为右心衰竭早期症状之一。慢性心力衰竭。长期肝瘀血可发生黄疸。

③颈静脉怒张:坐位时颈静脉怒张。用手压迫肝脏时更为明显(肝颈反流征)。

④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因胃肠道静脉瘀血所致。

⑤尿少。并有轻度蛋白尿及少数红细胞。因肾脏瘀血所致。

治疗

即使病人有严重TR仍可耐受多年,在海洛因成瘾者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常需切除,如TR是由于心力衰竭,用内外科治疗心衰的病因可减少反流量。如TR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如MS)的肺高压和右心室高压,经手术治疗左心瓣膜病变可获好转.在二尖瓣手术时,可同时用瓣环成形术纠治TR,以防止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