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池崇史父亲是三重县尾出身的板金工,自己出生于大阪府八尾市。日本电影学校毕业。师从今村昌平、恩地日出夫。1991年以录像电影《暴风!迷你巡逻队》开始导演生涯。1995年,他制作了首部影院原创作品《新宿黑社会》。之后持续着制作喜剧、暴力、恐怖等等多种类型的电影。1998年,与吴宇森一起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最受期待的10位非英语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也受过他的作品的影响(《杀手阿一》等等)。《极道恐怖大剧场牛头》作为录像电影首次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展出。他制作电影的风格,虽然由于常常伴随着残酷的暴力描写而屡起纷争,但在海外的评价却很高。2001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他的《杀手阿一》上映时,给观众们配发了呕吐袋,暴力描写已经成为了其固有的特色。在海外的获奖则有:《极道战国志-不动》获得波尔图国际电影节(Fantasporto)的评委会特别奖;《切肤之爱》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和荷兰影评人协会奖;《搞鬼小筑》获得瑞哈尔梅国际奇幻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牛头》获得西赫斯-加泰罗尼亚国际奇幻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从数年前他就开始了与好莱坞的合作,还参加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与王薇的亚洲导演作品制片计划。2006年,他作为唯一一个日本人,参与制作了美国的有线电视台Showtime企划的,由13位恐怖电影大师制作的电视系列集锦片Mastersofhorror的第一季。但是,三池制作的《鬼伎回忆录》(原作?岩井志麻子)的内容,由于触犯了比较缓和的有线电视的播放尺度,在北美被禁止放映,引起了很大的话题。另外,在日本,虽然此片由“角川
HeraldPictures”配给,并也曾计划在电影院公映,但是却遭到映伦的拒绝,因此只好在不需要映伦审查的“TheaterImageForum”一个场馆放映。
与其它cult片电影人不同,三池崇史肩负着更伟大的电影使命。他同时操纵着cult片之外的众多类型日本电影的未来。尽管他不是一个作者电影人,尽管他还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可。然而就在日本的本土商业片频临沦陷的九十年代,三池崇史的横空出世给日本电影界注射了一只强心剂,他把日本观众的视线转移到本土影片,使大家再次对家乡的电影充满信心。不仅是票房的保证,他还有速度上的天赋。在他出道的仅仅十三年间,就已完成了六十余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如此高产的速度和疯狂的精力在日本乃至世界,都不能不被称之为奇迹。[2]
三池速度
之后不论在电影还是录像电影方面都不遗余力,包括执导偶像组合主演的电影、把受欢迎的漫画改编成电影等等,拍摄各个不同范畴的电影。同时通过拍摄“黑社会”系列片巩固了他在暴力动作电影领域的霸主地位。二十一世纪后开始于东南亚、欧美开拓领地。在欧洲,影迷为他营建了十分体面的个人网站,享此殊荣的日本导演委实不多。观其早期作品,可以发现种族冲突——日本社会与“异乡人”的摩擦是他最热衷表现的现实题材。三池崇史随后的进一步衍变,就是转而关注“异乡人”的身世背景——异乡:《极道黑社会》他跻身台湾黑帮;《DOAⅢ》转战香港;《天国来的男人们》流浪越南;他还曾前往云南深山老林寻找传说中的“中国鸟人”(长有一对翅膀的人类)。三池崇史是意外性第一的导演。《搞鬼小筑》,翻拍自金知云的《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当人们以为这部黑色荒诞的限制级死亡电影落在三池手中将会更加触目惊心变本加厉时,他却一反常态地把它变成一部积极向上的励志“儿童片”。像剥皮那样把原作暴力与血腥的表皮从头剥光,赤条条地只剩健康的内核。三池仿佛传递给观众这样一个意象:暴力电影的暴力画面其实只是诓骗视觉的假相,内里实则深蕴真挚的善意与温情。
《新·仁义的墓场》翻拍自深作欣二的杰作,却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翻拍。三池崇史以过激的形式,赐予主人公“暴虐酒鬼”的习性,他的精神其实早已泯灭,犹存的躯体空壳不过是杀戮的符号。该片曾入选《电影旬报》十大佳片,是三池的得意之作。
《杀手阿一》2001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牛头》2003年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审查员特别视觉效果奖。
2006年美国CATVShowtime“恐怖大师”计划中,《鬼伎回忆
2007年《寿喜烧西部片》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
电影风格
三池崇史肆无忌惮、不加掩饰地编织他私人化的cult趣味,在花花绿绿的影像障眼法中变戏法似地杀人放火,使那些精神健康的观者们眼花缭乱、如坠雾中。
但是,三池崇史在电影中流露出的说教意识也显而易见。在他的电影中,总是潜藏着对日本社会的愤懑、反思、讥诮与批判。这是他贯穿始终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三池崇史简直就是一个有良知的另类“社会派导演”。三池氏电影固然是丑恶的,然则与之摇曳羼杂的情感,则是晶莹剔透的纯洁。而像《斑马人》《妖怪大战争》那样的儿童电影,更是洋溢着健康的温情。其实,“暴力丑恶”和“温情纯美”都是三池崇史的手段,两者彼此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在二律背反的破坏与调和中构筑了三池崇史独到的影像体系。概而言之,于纯美中发掘丑恶,在温情中透视暴力,是三池氏影像万变不离其宗的艺术特质。
逸闻三池崇史无疑是跟华人演员最频繁密切合作的日本导演之一,《极道黑社会》李立群、《DOAⅡ》陈冠希、《DOAⅢ》何超仪、《漂流街》李嘉欣、《杀手阿一》孙佳君等。
黑社会偷拳
无可否认,黑帮电影作为日本乃至亚洲最重要的类型片之一,一直被影迷特别是男性影迷所津津乐道。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社英雄和深作欣二等人的帮派片便红遍了大江南北。特别是一代宗师深作欣二,他拍摄的《无仁义的战争》《杀手与太》等系列片集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不仅拥有观众口碑,还影响了吴宇森和昆汀·塔伦蒂诺等人的创作理念。
导演作品——《热血高校》
日本帮派片当年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显赫功绩和影迷的狂热程度,甚至是好莱坞乃至意大利教父片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随着深作欣二的退出(这期间他开始转战时代剧),以及黑社会题材和创意上的瓶颈,整个八十年代日本已经鲜有拿得出手的帮派片。更缺少中青年的新生导演为此间注射活力和激情,此刻的帮派片只能以少数的小成本录像电影和地下电影苟且存活,且也多为拾先人的牙慧。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帮派片才出现了转机。首当其冲的便是演而优则导的北野武,这位年过半百的大叔,他身上的创作激情和艺术活力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他把满身的农民和痞子气息,以及骨子眼儿里所流露的幽默调侃,以身试教般的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暴力影像。其中以《花火》《大佬》为代表,他作品中的黑社会人物暗藏的狠劲儿让人不寒而栗,同时那具有黑暗与美丽气质的反差影像也促使北野武“蓝调暴力美学”的生成。
不过北野武的蓝调黑帮片因艺术上的高调和普通观众还存有一定距离。他的快速画面剪切对应缓慢节奏的镜头削弱了影片的娱乐性,不是主流观众吃得消的。这也是他一贯的电影节受誉却票房不叫座的直接原因(当然05年之后他开始尝试拍摄娱乐片)。因而他的帮派片与当年深作欣二在国民心中的地位还不能同日而语。
九十年代黑帮片的另一种风格是以同样演而优则导的Sabu为代表的黑色幽默风格。确切的说Sabu的电影不是纯粹意义的帮派片,尽管不和黑帮主题脱离干系。他的《倒霉的侯子》《失忆星期一》《盗信病缘》等片,无不至始至终的拿黑道生活大做文章。在这里,黑帮人物是诙谐、可爱、甚至值得同情的。值得一提的是在Sabu永远清一色的演员班底中,除了懦夫角色的扮演者堤真一,扮演黑社会成员的寺岛进和大杉涟等人,同样是北野武和三池崇史黑帮片中的活跃分子。
上文提到的北野武和Sabu为代表的两种黑帮片风格,对三池崇史的帮派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说,三池崇史在借鉴和吸收了同期两位先锋同行闪亮点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观诠释和展现了黑社会体系的全貌。并且以比之两者更专业更痴情的“黑社会专家”身份解析帮派电影。如果说北野武、Sabu等人的帮派片先驱理念还带有几分先锋艺术的棱角而与主流观众存有距离,那么三池崇史则致力于磨平棱角把先锋理念通俗大众化,造福于主流群体的欣赏口味。
帮派片
从三池崇史的第一部录像带作品《暴风!迷你巡逻队》至今,他已经制作了不下三十部纯粹的帮派电影。而当年他卓越才华的显露,正是归功于低成本摄制的一系列黑帮片录像电影。在完成《第三极道》系列后,三池崇史做好了进军大银幕的准备。就是黑社会三部曲的第一部《新宿黑社会》,使他郁积了多年的才气初次在大银幕释放。而他在本片中对黑社会问题的感悟和表现形式,也一直延续至今。
三池崇史穿梭于文明社会的现代都市,他始终把摄像机对准城市中最昏暗最阴冷的一面。迷罪的地下生活,充斥着毒品、暴力、妓女和黑社会,与繁荣昌盛的日本都市表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几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嘲弄和讽刺。三池崇史以暗冷的镜头映照光明社会的人心惶惶,并试图找出这股黑暗源泉的罪魁祸首。他把矛头对准了日本黑社会势力,试图抚平这些边缘人疲软而又无奈的创痛,甚至不惜以褒颂和同情的姿态,展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在他们身上,至少还存有“仁义”和“道义”可言的,而这些恰是商品社会下被快节奏压抑着的上班族们逐渐忘却和丧失的一面。[2]
三池崇史
在与日本黑社会的接触中,三池崇史很快发现日本外来人口与原驻居民的利益冲突是促使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日本经济的迅猛增长使国内的外来人口急剧增长,一些抱着“掏金”和发达梦想的外国人踏上了日本。但现实中的歧视和排挤又无法使他们立足,因而在无奈和无助的情形下只能选择堕落或者死亡。日本作家驰星周的黑帮小说如《不夜城》《漂流街》等以表现种族间的利益冲突著称,而三池崇史无非是把这类文字转换成影像的最佳人选。《漂流街》中的巴西杀手,《天国来的人们》中的越南难民,《日本黑社会》中的非洲人和“上海帮”,三池崇史记录了这个边缘群体用鲜血和泪水写下的“生存法则”。
在黑社会三部曲中,三池崇史以寻找犯罪的根源为开端,以一个警察与黑帮人物的较量为导火索,逐步的对黑社会进行由外到内的展露和追溯。由最初直击不可理喻的犯罪行径到后期对人物内心的探访,他的视角也由最初的憎恨恐惧变成了最终的无奈和同情。刚好体现出三池崇史对黑社会认识的逐渐成熟。
黑社会犯罪纪实
在《日本黑社会》中,三池崇史借主人公的堕落轨迹展现了东京街头阴暗而迷醉的一面。赤裸裸的把毒品、娼妓、AV拍摄、暴力虐待等丑陋现象曝光。可以说,与污秽“亲密接触”正是三池影片的特色之一,虽然他也从欣赏的角度赞扬黑道的仁义与道德,但从来不刻意回避黑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苦果。《漂流街》中的黑市赌场,《新宿黑社会》中的贩卖人体器官,《生存还是毁灭》中“人与兽电影“的拍摄现场,都可见犯罪的猖獗。如果说马丁·斯科西斯揭露了七十年代纽约地下的肮脏和罪恶,那么三池崇史则忠实的纪录了九十年代糜烂而颓废的东京。
三池崇史的《生存还是毁灭Ⅰ犯罪者》,堪称一次犯罪影像的绝妙展示。伴随着一具尸体的从天而降(此处有意以模型代替),三池崇史以一组明快的镜头和亢奋的音乐把犯罪过程符号化和动感化,再现东京新宿混乱而糜烂的夜生活:仇杀、夜总会的“色情表演”、黑帮火拼和鸡奸等镜头的剪切,俨然是一曲犯罪纪实的MTV。
虽然画面极具动感,却与所表现的肮脏社会现实形成了剧烈反差,实属莫大的讽刺。而本片亦是三池崇史扬名国际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情杂而不乱,意想不到的桥段多如牛毛,亦能看出三池崇史急于转变风格的迫切动机。他抛弃了以往作品中对于“警或者匪”的倾向性选择,尽量弱化掉配角的性格特征,重手笔的塑造龙一和诚岛两人的英雄史诗。
影片前部分交代了诚岛和龙一的家庭及社会背景,实为两人最后的对峙烘托气氛。原本是一部平抒直叙的警匪片,却在最后摇身一变成了搀杂科幻甚至恶搞元素的cult片。整体上的写实镜头与结尾处失控般的漫画风格形成强烈的反常,让观众无所适从,也让人对他疯狂的创意叹为观止。
片尾诚岛和龙一间的战斗不断升温白热化,不仅失去了最初警匪间正义与邪恶的标尺,更是升级到几乎足以摧毁地球的超人般的对峙。而在第二部《逃亡者》中,两人却由敌对关系转变成出生入死的挚友,表明两人宿命的孽缘早已上天注定。
从《生存还是毁灭》三部曲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第二部《逃亡者》为第一部的“前世篇”,第三部《终结者》实属未来篇。而从这三集风格的逐步演化也能看出三池崇史从帮派片到cult片的过渡。
《生存还是毁灭》三部曲,是三池崇史电影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这种搀杂多种风格的半实验半先锋影片的成功,不仅使三池崇史彻底完成了对cult片的靠拢,也使他对传奇英雄人物的塑造更加得心应手,更为他进一步颠覆传统的电影模式提供了动力。哀川翔和竹内力两位中年演员的倾情表演,使诚岛和龙一的形象深入民心。他们亦是日本电影圈少有的仅靠实力演技来赢取观众崇拜的偶像。竹内力的冷峻凶狠形象,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十几部黑帮电影中。而哀川翔的古惑和玩世不恭,使他开始尝试黑色的荒诞电影。
《黑社会》海报
从2004年,三池崇史开始频繁的和武知镇典合作,创作了《许愿者》《鬼哭》以及今年的《以藏》等片。从他这期间的帮派片中不难看出,他以前最擅长表现的种族冲突成了次位,而开始乐衷于挖掘传统黑社会中的仁义和礼教。他用颇多的笔墨解析日本黑社会的体制,不乏以怀旧的色彩。《新仁义的墓场》是他这期间作品的顶峰之作,当年被日本旬报评选为的十大佳片之一。名义上是一部向深作欣二的致敬之作,却能看出他颠覆深作欣二黑帮片概念的热心。
《仁义的墓场》是深作欣二七十年代的代表作之一,而三池崇史的翻拍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翻拍。出自对于原作的尊敬,三池崇史和编剧武知镇典以藤田五郎的小说为基础,但思想上则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他描写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小流氓石松陆夫如何在黑社会平步青云,又如何走向毁灭的过程。
这是三池崇史的一部回忆之作,是他对七十年代帮派类型片的一次改良和回首。同时也给予了黑社会体制不遗余力的揭露和讽刺,且比之深作欣二当年更尖锐更猛烈的态度。片中陆夫用手枪指着大哥的头和两次杀死自己的恩人,对黑社会中所信奉的仁义和礼教可谓是莫大的讽刺。[2]
2020年2月28日,执导的电影《初恋》在日本上映。[3]
2021年8月13日,执导的电影《妖怪大战争 守护者》定档在日本上映。[4]11月19日,执导的电影《鼹鼠之歌完结篇》定档在日本上映。[5]
2022年12月7日,执导的电视剧《命运连结》定档在Disney+播出。[6]
1991年
《女猎人》(《暴风!迷你巡逻队》第8部作品)
1992年
《人间凶器:爱与怒之链》
1993年
《警卫员獠牙》
《我们不是天使》
《我们不是天使2》
1994年
《警卫员獠牙:修罗的启示录》
1995年
《警卫员獠牙:修罗的启示录2》
《浪花游侠传》
《第三极道》
《新宿黑社会》(《第三个歹徒》等3部作品)
1996年
《新第三极道》
《战国极道志》
《不义的野心》
《新第三极道2》
《落花生》
《暴徒战国史·不动》(《新·第三个歹徒》等5部作品)
1997年
《不义的野心2》
《岸和田少年阿飞队·浴血纯情篇》
《流氓黑社会RAINYDOG》(《全金属狂徒暴徒》等2部作品)
1998年
《中国的鸟人》
《仙女座报道(ANDROMEDIA)》
《布鲁斯口琴(BLUESHARP)》
《岸和田少年阿飞队·望乡》带*的3部作品:1998年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参赛作品并举办作品回展
1999年
《天然少女万next:横浜百夜篇》
《日本黑社会》
《雨狗》
《上班族金太郎》
《多重人格侦探》
《日本黑社会(LEYLINES)》
《小职员金太郎》
《生存还是毁灭·犯罪者》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特别提名奖获奖作品(《银色》等1部作品)
2000年
《切肤之爱(Audition)》(温哥华电影节正式参展,鹿特丹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奖获奖作品
荷兰电影节新闻奖获奖作品)
《漂流街》
《来自天国的男人们》
《生存还是毁灭第2部·逃亡者》
2001年
《拜访者Q》
《荒魂》
2002年
《萨布》
《实录·安藤升侠道传:烈火》
《杀手阿一》
《熊本物语》
《搞鬼小筑》
《生存还是毁灭3》
《兼职侦探1》
《特警新人王》
《国众一揆》
《潘多拉》内容血腥
《新仁义的墓场》
《日本金融破灭:桃源乡的人们》
2003年
《宇宙的最后生命》
《不被饶恕之人》
《鬼哭》
《交涉人》
《极道恐怖大剧场:牛头》
2004年
《以藏》
《斑马人》《三更2:盒葬》
《鬼来电1》
《兼职侦探2》
2005年
《麦克斯奥特曼》
《妖怪大战争》
2006年
《46亿年之恋》
《恐怖大师:鬼伎回忆录》
《太阳之伤》
《恶》
《恶:完结篇》
2007年
《如龙》
《寿喜烧西部片》
《侦探物语》
《热血高校1》
2008年
《手机探员7》
《神之谜》
2009年
《小双侠》
《热血高校2》
2010年
《十三刺客》
《斑马人2》
2011年
《忍者乱太郎》
《逆转裁判》
《一命》
2012年
《爱与诚》
《恶之教典》
2013年
《稻草之盾》
《土龙之歌》[2]
2020年
《初恋》
2022年
《命运连结》[6]
2004年
《恋之门》
2005年
《人皮客栈》第一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