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带

沉降带

目录导航

亚洲地质概况

      北部区,以大平原和切割台地为主,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哈萨克丘陵和图兰低地。西西伯利亚中原:位于亚洲西北部,介于乌拉尔山脉与叶尼塞河之间,构造上属西伯利亚地台,在古老的基底上平铺着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满淹本区的白垩纪海,曾由图尔盖古海峡南通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以上升为主的升降运动,南部地区隆起较大,图尔盖古海峡地区转化成分水岭;北部则相对沉降,形成海河湾式海岸。大部地面海拔50---150米,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中部区:以山脉与高原为主,位于北部区和南部区之间,东接 平洋岸山地,西至小亚细亚半岛,面积约占全洲1/2以上。帕米尔山结为许多山系汇合区,东延的山系有喜马拉雅山系、昆仑山系、天山山系和阿尔泰山系,并从萨彦岭向东遥接雅布洛诺夫山脉;西延的山系在与亚美尼亚山结之间,围成伊朗高原,在亚美尼亚山结以西,围成安纳托利亚高原。亚洲中部高大山系,多挟有山间陆块,其隆起者为高原(如青藏高原),沉降者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

      东部区:以北东走向的山脉和平原为主,位于大陆东线,包括3条相间排列的北北东走向的巨型隆起带和3条巨型沉降带:

巨型隆起地带和沉降带

     第一隆起带是由一串岛链组成的弧形构造,北起堪察加半岛,经环太平洋岛弧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是东亚大陆边缘濒太平洋强烈褶皱带,以新生代沉积岩和火山岩广泛分布、中酸性岩大 量侵入和现代地震活动频繁为特征。

      第一沉降带由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及南海组成。均有较厚的新生代沉积。

      第二隆起带由锡霍特山、中国东北东部山地、斜贯朝鲜半岛的山地直至武夷山脉成。

     第二沉降带布列亚盆地、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组成。主要为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

     第三隆起带朱格朱尔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脉等组成。

     第三沉降带由呼伦贝尔---巴音和硕盆地、陕甘宁盆地及四川盆地等组成,主要为晚三迭纪---侏罗纪的地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