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盘龙

狭盘龙

目录导航

狭盘龙

  中文名称( chinese)→ 狭盘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stenopelix

  发音( pronounced)→ ...

  含义( meaning)→ 狭窄的[解]骨盆

  目(order)→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亚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颌齿类

  cerapoda 角足龙类

  marginocephalia 头饰龙亚目

  属(genus)→ stenopelix 狭盘龙

  模式种(type species)→ s. valdensis

  其它种(other species)→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早期 berriasian

  分布( found in)→ 德国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长1.5米

  推测体重( mass)→ ....

  发现者( discoverer)→ von meyer, 1857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von meyer, 1857

  【简介】

  狭盘龙(属名:Stenopelix)又名细盘龙,意为“狭窄的骨盆”,是小型鸟臀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早白垩纪的德国。狭盘龙是基础厚头龙类,生存于白垩纪的巴列姆阶。狭盘龙的标本缺少头颅骨,它的分类是基于臀部特征。

  狭盘龙的分类过去曾有过争议。它们最初根据耻骨与髋臼不连接,以及坚固的尾部肋骨,而被归类于厚头龙类。后来发现耻骨与髋臼连接,而尾部肋骨其实是荐骨部位的肋骨。狭盘龙的弯曲坐骨、缺少闭孔(obturator foramen),这是其他厚头龙类没有的特征。

  但狭盘龙仍被认为属于厚头龙下目。一些古生物学家将狭盘龙视为厚头龙下目中的归类不明属。

科学分类

目: 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theropoda

  类:新兽脚类neotheropoda

   坚尾龙类tetanurae   鸟兽脚类avetheropoda   虚骨龙类coelurosauria   手 盗龙形类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类maniraptora

  属:小猎龙microvenator

时代

白垩纪早期

分布

美国蒙大拿

基本数据及特征

            食性:肉食

       典型状态:长1.2米(未成年)

       推测体重:3公斤(未成年)

简介

小猎龙(属名:Microvenator)意为“迷你的猎人”,是种兽脚亚目恐龙,化石被发现于蒙大拿州的Cloverly组,年代为早白垩纪。小猎龙是已知最原始的偷蛋龙科恐龙。如同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小猎龙可能也是肉食性。小猎龙的化石极可能来自于未成年个体,并显示这些未成年个体的生前身长约为4尺,而小猎龙的成年个体经估计接近10尺长。

在1933年,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将小猎龙的模式标本(编号AMNH 3041)挖掘、收集。但布郎将恐爪龙的牙齿混在标本之中,因此他认为这种动物拥有小型身体与大型头部。因此,布郎将这些动物非正式地称为Megadontosaurus,意为“有大型牙齿的蜥蜴”。布郎并做了这种动物的想像图,但从未公布它们的名称,如同其他的Cloverly组恐龙。小猎龙的模式标本包含:部分头骨、手部、脚部、左腓骨、23节脊椎、4个肋骨、相当完整的肠骨、耻骨、股骨、胫骨、左脚踝、左肱骨、桡骨、与尺骨。在1970年,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叙述了这个模式标本,并正式命名为小猎龙;奥斯特伦姆并将耶鲁大学皮柏第博物馆的一颗牙齿(编号YPM 5366标本)归类于小猎龙。奥斯特伦姆还命名了其他的Cloverly组恐龙,例如:恐爪龙、蜥结龙、以及腱龙。在1998年,马克维奇与苏斯的一份详尽的专题论文,公布了布朗的最初想像图。他们无法确认编号YPM 5366标本是否属于小猎龙。但他们确定小猎龙属于偷蛋龙下目,并且是北美洲已知最早的偷蛋龙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