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齿龙科最早的成员于1亿5400万年的晚侏罗纪时期出现,在白垩纪早期到中晚期,鲨齿龙科与棘龙科是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最大型和最主要掠食动物,在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均占据食物链顶端,并且以捕杀大型和巨型的蜥脚亚目恐龙为食,是白垩纪早期到晚期的顶级掠食动物。北美洲的高棘龙、亚洲的假鲨齿龙也属于鲨齿龙科。它们的辉煌年代从白垩纪早期的巴列姆阶(1亿2500万年前)一直到白垩纪中晚期的森诺曼阶末期(9400万年)。
然而,晚白垩纪8600万年前的科尼亚克阶之后,鲨齿龙科就明显地衰落了,很多鲨齿龙科的著名成员和大型成员,如南方巨兽龙、鲨齿龙、假鲨齿龙全在9300万年前左右的早土仑阶时期走向了灭绝。已知最晚的成员是马普龙,生活在8700万年前的科尼亚克阶。
根据奥尼拉斯·诺瓦斯(Fernando Novas)与他的同僚的分析,鲨齿龙科与棘龙科在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从辉煌繁盛,到9500万年至9000万年期间走向了急速衰落,显示这次优势动物群的取代是全球性事件;至于衰落的原因根据专家推断,极可能是白垩纪中期期间,当时地球的地质和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包括这期间地球的大陆版块发生飘移变化,导致大量蜥脚亚目恐龙死亡和数量减少,而以蜥脚亚目恐龙作为主食的鲨齿龙科与棘龙科,因为主要食物的减少甚至消失,也随即衰落了,之后在土仑阶一直到桑托阶,成为了优势食草动物的都是鸟臀目恐龙,而擅长捕食它们的阿贝力龙科和暴龙科没有受到此次环境变化的影响,随即繁盛了,成为了晚白垩纪后期的优势掠食动物,直到白垩纪大灭绝。而在2010年以后,发现于巴西Marília组地层(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兽脚类牙齿、巴西Presidente Prudente组地层(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右上颌骨碎片,都被认为属于鲨齿龙科,意味这科恐龙可能持续存活到白垩纪末期,而在白垩纪末期马斯特里赫特阶时期的中国黑龙江也发现了棘龙科的牙齿化石。尽管在马斯特里赫特阶的晚期,也就是白垩纪最末期,蜥脚亚目的数量有所恢复,但鲨齿龙科和棘龙科还未能重新恢复元气,就随着陨石撞击和所有非鸟类恐龙一样成为了历史。
分类学
在1931年,恩斯特·斯特莫建立鲨齿龙科,以包含新发现的撒哈拉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在1995年,撒哈拉鲨齿龙的近亲南方巨兽龙被叙述、命名,并被归类于这个科。另外,许多古生物学家将高棘龙包含在此科内(Sereno等人 1996, Harris 1998, Holtz 2000, Rauhut 2003),而极少数人则将高棘龙分类于相近的异特龙科(Currie & Carpenter, 2000; Coria & Currie, 2002)。
当2006年发现马普龙时,罗多尔夫·科里亚(Rodolfo Coria)与菲力·柯尔(Phil Currie)建立南方巨兽龙亚科,以包含更先进的南美洲物种,这些物种彼此关系更为接近,而离非洲与欧洲物种较远。科里亚与柯尔并未将魁纣龙归类于此亚科,需要更详细的叙述,但根据它们的股骨特征,它们可能也属于南方巨兽龙亚科。经过2013年的重新研究,特别是对魁纣龙骨骼的详细研究,发现魁纣龙和南方巨兽龙以及马普龙的关系更为接近,而离鲨齿龙较远一点,随后,科学界废除了南方巨兽龙亚科,建立了南方巨兽龙族,包括了阿根廷的巨型鲨齿龙亚科恐龙,并将南方巨兽龙、马普龙、魁纣龙分入该族,并且将南方巨兽龙亚科归入鲨齿龙亚科之中,代表着鲨齿龙、马普龙、南方巨兽龙、魁纣龙的亲缘十分接近,并构成了一个血缘关系很接近的演化支。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纲: | 蜥形纲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Theropoda |
下目: | 肉食龙下目 Carnosauria |
总科: | 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 |
科: | 鲨齿龙科 CarcharodontosauridaeStromer, 1931 |
属
高棘龙Acrocanthosaurus
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模式属)
昆卡猎龙Concavenator
始鲨齿龙Eocarcharia
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
克拉玛依龙Kelmayisaurus
马普龙Mapusaurus
新猎龙Neovenator
假鲨齿龙Shaochilong
索伦龙Sauroniops
魁纣龙Tyrannotitan
旧鲨齿龙Veterupristisa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