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三黄并用为泻心,大黄黄连合黄芩;火热炽盛见吐衄,澄本清源出血停。
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3g)。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泻火燥湿。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
以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清邪热,除邪以安正;尤妙在大黄之苦寒通降以止其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唐容川:“方名泻心,实则泻胃,胃气下泄,则心火有所消导,而胃中之热气,亦不上壅,斯气顺而血不逆矣”。故为火热旺盛,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之良方。
主要用于肺炎,细菌性痢疾,疮痈肿毒,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咯血,胃肠道出血,口腔溃疡等。
吐血酌加柏叶、生地、丹皮;便血酌加地榆、赤芍,或合赤小豆当归散;尿血可白茅根、小蓟;湿热黄疸,加栀子、茵陈;目赤加栀子、菊花、龙胆草;口舌生疮加生地、川木通、甘草、竹叶;疮疡酌加银花、地丁、公英、连翘、甘草等。
凡阳虚失血、脾不统血,忌用本方。
名称:泻心汤
组成:人参、甘草、黄芩、橘皮、栝楼根、黄连、半夏、干姜
用法:上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出处:《千金要方》卷十五
名称:泻心汤
组成:半夏、人参、木通、甘草、黄芩、川大黄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六日,毒气攻心,心胸妨闷,烦热不解,面赤大渴,壮热,身体疼痛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九
名称:泻心汤
组成:石膏、芍药、葛根、黄芩、大黄、黄连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七,以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一日二次,不拘时候
主治: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
出处:《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名称:泻心汤
组成:黄连
用法: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取温水化下
主治:小儿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上下通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名称:泻心汤
组成:人参、黄连、干姜、黄芩、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
出处:《魏氏家藏方》卷九
名称:泻心汤
组成:大黄、甘草、当归、芍药、麻黄、荆芥、白术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暴得痿病,腰胯两足皆不任用,壁而不行,脉滑有力,经涌吐泻下后,继服本方
出处:《儒门事亲》卷十二
泻心汤与黄连解毒汤均用黄连、黄芩,为苦寒直折、泻火解毒之剂。泻心汤伍大黄泻火消痞,导热下行,使热从大而去,体现“以泻代清”之法,主治热壅心下之痞证,以及火热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黄连解毒汤配黄柏、栀子清热泻火,导热下行,使热从小便而出,体现“苦寒直折”之法,主治火毒充斥三焦之证。
1、《医宗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衄自止矣。
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3、《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进肠蠕动,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诱导方法,协芩、连平上部充血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