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性嵌顿疝

目录导航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临床表现

1.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2.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
3.肿块紧张发硬,并有明显的触痛。
4.肠梗阻表现: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5.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绞窄疝。

检查

1.体格检查
体表可触及包块,并有明显触痛。
2.X线
X线可见扩张的肠袢。
3.B超
可鉴别包块内容物为肠袢或其他组织。
4.CT
显示疝的位置、形态、走行、内容物以及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为腹股沟斜疝、股疝提供鉴别诊断。
5.MRI
可显示疝的位置、形态、内容物及其同周围结构间关系。

诊断

通过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辅助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1.急性肠梗阻
逆行性嵌顿疝伴发肠梗阻,单纯的急性肠梗阻患者无疝囊突出,体格检查无包块。
2.小肠憩室疝
小肠憩室疝无明显肠梗阻表现,或为不完全梗阻的表现。
3.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腔积液所见肿块局限于阴囊内,其上界可明确触及,透光试验多可透光而呈阳性,无法扪及实质感的睾丸。腹股沟斜疝则可在肿块后方扪及实质感睾丸,且透光试验阴性。幼儿疝块可能出现透光试验阳性,但可通过其他触诊加以鉴别。
4.精索鞘膜积液
肿块较小,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5.隐睾
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治疗

逆行性嵌顿疝应行急诊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术前应做好相关检查,如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迅速补液加以纠正;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然后根据病情确定处理方法。肠管若未坏死则可送回腹腔,按一般易复性疝处理。肠管确已坏死的应切除该段肠管并行一期吻合,患者情况不允许肠切除吻合时可将坏死或可疑肠段置于腹外,并在近侧段切一小口,插入肛管以期解除梗阻;7~14日后全身情况好转再行肠切除吻合术。一般不宜同时行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应先于高危结扎疝囊,后择期行疝修补术。由于逆行性嵌顿疝涉及肠袢多,应仔细探查肠管,避免以后坏死的肠袢于腹腔内。疝修补术可选择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或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