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这本书的名字,「菊花与剑」首度使西方世界认清日本民族最大的特色—双重性格,包括:好战而祥和、黩武而美好、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
但,此书内容颇有争议,在本书作者进行日本研究的时候,正是锋火遍地之际,她无暇前往日本做实地的调查,因此她所利用的是日本电影、戏剧、小说与史籍等二手资料,并辅以日本战俘及日裔美人的访谈记录,经此而进行对日本的「遥研」,只有这些零碎的材料,故此书内容颇有争议。
「菊花与剑」所呈现的日本人性格与文化,不是无数支离独立的奇异特质,也并不宛如一堆毫无关联的砂粒,而是一张严密有致、条理清晰的蜘蛛网。
在潘乃德眼中,文化具有极高度的统合倾向,每个文化由一个支配性的主题贯串而成意义的整体。零散的日本性格和行为方式,乍看是不可理喻的其异风俗,看如果将之纳入这个统合的模式和意义的整体来看,便可轻易地明瞭其究竟。「菊花与剑」是一本文笔清丽、结构优美的作品;贯穿全书的是日本人的伦理体系这一条主辐,「忠」、「孝」、「义务」、「义理」、「人情」等这些伦理规范,是触发日本人行为的原动力。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