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Okakura Tenshin (1863~1913) 日本美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文艺理论家。1863 年12月26日生于横滨的一个藩士家庭,1913年9月2日于新□县赤仓。他幼名角三,后更名觉三,中年号天心。 188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在文部省从事美术教育、古代美术保护工作。1884与美国学者E.F.芬诺洛萨组织鉴画会,扶持狩野芳崖、 桥本雅邦的创新活动。
作品神奈川县 东京帝国大学 拯救日本 欧化 狩野派 西方绘画 日本画 去欧洲 东京美术学校 《国华》 东方文化 横山大观 菱田春草
1898年,受到校内人士排斥,被迫辞职。此后与一同辞职的横山等人创立了日本美术院。当选为评议长,领导新日本画运动。这个团体随着冈仓的创作能力下降而沉寂过一段时期,在其死后,由横山等人重新发展,获得了成功。1904年,根据Fenollosa的推荐,来到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日本美术部工作。此后为了帮助该馆收集美术品,奔波于日美之间。此外也经常在茨城县的美术室工作。该美术室日后成为茨城大学五浦美术文化研究所的所在。1910年,冈仓成为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日本美术部部长。1912年,将从中国收购的赵佶摹本的《捣练图》卷横卷无偿捐献给该馆[1]。
冈仓天心终生致力于美术事业,他不仅是日本现代美术的开拓者和指导者,而且是东方文化的鼓动家和宣传家。他宣传东方文化艺术的优越性,强调日本文化艺术的重要性,首创的“亚洲一体说”使他作为国粹派理想主义者而闻名于世界。
冈仓天心一生的主要贡献是:组织了鉴画会,推动了日本美术复兴运动;创设东京美术学校,以其东方理想主义培养一代新画家;创立了日本美术院及其展览,领导新日本画的运动;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及东方文化,使之走向世界。1903-1906年,他用英文写了《东方的理想》、《东方的觉醒》、《日本的觉醒》、《茶书》4部重要著作。传世的还有《冈仓天心全集》。1913年9月2日于赤仓去世。
《冈仓天心全集》
冈仓天心《东洋的理想》
说茶
抹茶
在晚年,冈仓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在美国写出《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说茶》等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与明治时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要求日本脱离亚洲的观点不同,冈仓强调亚洲文化的一体性。在《东洋的理想》开篇,冈仓写道:“亚洲是一体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把两个强大的文明,即具有孔子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文明与具有佛陀的个人主义的印度文明相隔开,但是,那道雪山的屏障,却一刻也没能阻隔亚洲民族那种追求‘终极普遍性’的爱的扩展。正是这种爱,是所有亚洲民族共通的思想遗产,使他们创造出了世界所有重要的宗教。……阿拉伯的骑士道,波斯的诗歌,中国的伦理,印度的思想,它们都分别一一述说着古代亚洲的和平。”冈仓将亚洲的文明抽象为“爱与和平”,认为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的这种传统相比,尽管物质强盛,却将人变成“机械的习性的奴隶”,认为西方的自由只存在于物质上的竞争中,而不是人性的自由。
虽然冈仓将亚洲文明视为一体,但是他认为日本应当承担“兴亚”的使命,甚至以战争实现。他的思想是后来的“大东合邦论”以及以“兴亚”为名、以侵略为实的政策的重要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