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科

兔科

目录导航

种属分布

   兔科成员依体型和习性可以分为古兔亚科(Palaeolaginae)和兔亚科(Leporinae)两类,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兔属(Lepus)是兔亚科的最大一个属,拥有将近半数的种类,分布广泛,最北的种类如北极兔(Lepus arcticus)等可进入北极圈,但集中在非洲和亚洲。穴兔属(Oryctolagus)仅包括穴兎(Oryctolagus cuniculus)一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因被驯化成了家兔而引入世界各地。穴兔或家兔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适应力非常强,被引入各地后常能很好的适应,其中穴兔被引入大洋洲后数量剧增,造成当地严重的生态灾难。其它的穴兔以北美洲种类最多,其中美洲的棉尾兔属(Sylvilagus)是兔亚科的第二大属,也是唯一自然分布于南美洲的属。

中国仅有9种兔属种类,没有野生穴兔类。其中草兔分布欧、亚、非三洲,中国除华南和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雪兔冬毛变白,分布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北部;高原兔分布在青藏高原;华南兔分布在中国华南及台湾,邻国朝鲜也有分布;东北兔在中国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有分布。

草兔

草兔草兔      草兔(学名:Lepus capensis)是兔属的一种,又叫山跳子、跳猫、蒙古兔等,体形较大,体长36~54厘米,尾长9~11厘米,后足长9~12厘米,耳长10~12厘米,体重平均为2千克。身体背面为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面白色,耳尖暗褐色,尾的背面为黑褐色,两侧及下面白色。草兔终生生活于地面,不掘洞,善于奔跑,多在夜里活动。幼兔出生即具毛被,能睁眼,不久就能跑。分布于欧洲、俄罗斯和蒙古,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

雪兔

雪兔雪兔       雪兔(拉丁学名:lepus timidus),是寒带、亚寒带代表动物之一,是一类个体较大的野兔,体长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国九种野兔(其余八种为东北兔、东北黑兔、华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云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

东北兔

东北兔东北兔       东北兔(学名:Lepus mandshuricus),是兔科、兔属的动物。东北兔体形中等,后肢较短,尾也短,冬毛背面一般为浅棕黑色,胸腹部的中央为纯白色,但有浅灰色的毛基。东北兔善于奔跑、跳跃,平时无固定的巢穴,多晚上出来活动,主要以树皮、嫩枝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为食,4月开始繁殖,每胎产仔3-6只,一般栖息于海拔高度300-900m高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联邦。

下属分类

兔亚科

兔亚科兔亚科       统称兔类。终生在地面生活。初生的幼兔全身具毛,眼睁开,不久便能走路。为避天敌,耳长,且后腿变长以适应迅速奔跑;而奔跑中需氧多,后鼻孔变宽(翼内窝的宽度大)。仅兔属Lepus,共29种,为兔科最大属,占总数的一半。体型大。分布广泛,最北的种类如北极兔Lepus arcticus等可进入北极圈,但集中在非洲和亚洲。我国9种兔科动物全部属于兔属,其中草兔(蒙古兔、野兔)Lepus capensis分布欧、亚、非三洲,我国除华南和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雪兔Lepus timidus冬毛变白,分布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北部;高原兔(灰尾兔)Lepus oiostolus特产于青藏高原;华南兔(短耳兔、野兔)Lepus sinensis分布于我国华南及台湾,邻国朝鲜也有分布;东北兔(林兔)Lepus mandshuricus在我国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有分布。

古兔亚科

古兔亚科古兔亚科      统称穴兔类。体型略小。耳朵和后腿相对较短。穴居,幼兔出生时裸露、闭眼、无听觉,7天后才长毛,睁眼时具听觉。包括8属24种。棉尾兔属Sylvilagus分布于中美洲,有13种,是兔科的第二大属,也是唯一自然分布于南美洲的属。穴兔属Oryctolagus仅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已驯化成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有多个品种,全世界广泛分布。苏门答腊兔属Nesolagus仅苏门答腊兔Nesolagus timminsi,分布于苏门答腊岛,是数量最为稀少的兔科动物之一。火山兔属Romerolagus仅火山兔Romerolagus diazi,分布于墨西哥火山附近,活动范围狭窄。琉球兔Pentalagus furnessi分布于日本德之岛和奄美大岛,是唯一栖息于森林中的兔科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其它种属包括灌丛穴兔属Bunolagus(1种)、侏兔属Brachylagus(1种)、粗毛兔属Caprolagus(1种)、中非兔属Poelagus(1种)、红兔属Pronolagus(3种)。[1]

形态特征

兔子兔子(7)  兔科动物具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兔亚科的兔属体型大,通常耳朵和后腿均长,终生在地面活动,奔跑非常迅速,后鼻孔宽,奔跑时充分供氧;初生幼兔体具毛,睁眼,耳有听觉,出生不久就能奔跑,俗称兔类。兔亚科的其它属和古兔亚科的全部种类均体型略小,耳朵和后腿相对相对较短,穴居,幼兔出生时身体裸露、闭眼、耳无听觉,需在洞中一段时间才能活动,7天后才长毛,睁眼时具听觉,与穴兔属习性相似,统称穴兔。

经济价值

  野兔是资源相当丰富的狩猎动物。兔毛由角蛋白组成,绒毛和粗毛都有髓质层,绒毛的毛髓呈单列断续状或狭块状,粗毛的毛髓较宽,呈多列块状,含有空气。兔毛纤维细长,颜色洁白,光泽好,柔软蓬松,保暖性强,可以用于纺织。中国兔毛出口数量占国际市场的90%。兔肉可食,中国冻家兔肉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70%。兔皮虽薄,但保温性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