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颈龟

蛇颈龟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蛇颈龟蛇颈龟(11)成龟背甲长通常在12-30厘米,头扁平且较大,其颈甚长,约为背甲长的0.8倍,左右、向上弯曲很灵活。背甲棕褐色(有少部分龟的背甲为淡棕色),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前端比后端小,前后缘盾不呈锯齿状;腹甲黄色,较长且窄,无任何斑点;头顶部、颈背部深灰色,下颌、颈腹部为淡灰色,头部较扁平,喙呈流线形,没有锯齿;颈部较长,几乎超过自身背甲长度,不能缩入甲壳内;四肢背部深灰色,腹部淡灰色,前肢和后肢均具4爪;尾短。

雌龟体形较大,一般体重在1.75-3千克,背甲长20-25厘米,尾短,泄殖腔孔位于腹甲后部边缘内;雄龟体形小,体重在0.7-0.9千克,通常背甲长16-20厘米,尾长,泄殖腔孔位于腹甲后部边缘之外。

生活习性

蛇颈龟喜潜入淤泥中,白天不喜欢上岸,趴伏在岸边体息或爬动,只能看到龟将鼻孔露出水面换气,没有晒壳习性;晚间有部分龟上岸活动,遇惊动立即窜入水中。干池时龟躲藏于淤泥中,只露出鼻孔呼吸。适宜水温为25-32℃,水温18℃停食,水温15℃进入冬眠。以肉食性为主。小鱼、小虾、蚯蚓、孑孓、螺肉、瘦肉丝、黄粉虫、配合饲料经过形、色特殊处理后,几经驯食亦是比较适宜的饲料。

分布范围

蛇颈龟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托雷斯海峡部分岛屿。蛇颈龟分布图蛇颈龟分布图

繁殖饲养

重1750克雌龟的卵巢已发育,体内有卵黄和带壳的卵。初步推测,性成熟期为7年,在原产地10月开始产卵,次年2月结束,每窝3-16枚,卵白色,短椭圆形,硬壳,平均重9.85克,平均长30毫米,平均宽23.7毫米。

水源水质

由于该种龟的颈特别长,其裸露的皮肤表面积较大,加之皮肤较细嫩,易受损伤,导致感染,因此对水质要求较高,宜采用洁净水或消毒过的水源。

养龟设备

丰要为养龟箱或盆,其高度应大于所养龟背甲长度的2.5倍以上而且四壁及底面等均须光滑无毛疵。可采用电热棒和恒温自动控制仪对养龟水控温,适宜水温为26-28℃,亦可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预先把养龟水加温并调至宜养水温。养龟箱、盆的一侧底部应开一排水孔,加装闸阀,亦可开个直径为15毫米的洞,以便用葡萄糖盐水瓶的橡皮塞堵上,方便排出旧水,从而减少换水对龟体的损伤。

养殖密度

以稀放为宜,但高密度饲养时亦可达100只/平方米(稚龟饲养),规格在100克/只以上,宜低于20只/平方米。

饲料投喂

蛇颈龟蛇颈龟(3)蛇颈龟特别喜食小鱼、小虾和蚯蚓、红虫,由于属突发性吞食习性,所以应将硬刺等事先剔除,如是田螺,则须把螺壳和厣去掉,切成适口的条块再投喂。无论何种饲料,必须新鲜、不变质并经消毒后方口使用。投饵时鲜活饵料日投饵率为10-15%,配合饲料为1.2%左右。每日于8:00-9:00和17:00-18:00分两次投喂。投喂时须注意多点、分散、匀布式投喂,尽量避免因挣食而误咬伤龟体。

换水吸污

每天应换水一次,以保持良好水质,如无专门排水阀门,换水时应特别小心,切不可粗糙马虎,应一只只的轻取轻放。每日及时采取虹吸法,把养龟水体中的污物、残饵吸出。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应超寸2℃。

疾病防治

  1. 预防措施:认真做好水源、饲料的保质消毒工作;养殖密度宜稀;养龟箱、盆或龟池等设备须光滑,不损伤龟体,换水、吸污操作须细心;所有设备工具定期消毒;龟体定期用30克/立方米水体“龟体宝”和“金迪先锋”及1克/立方米水体的聚维酮碘等交叉药浴消毒;鲜活饵料先用光子臭氧水消毒30分钟,再用4克/立方米水体的聚维酮碘浸泡2小时;投饵前把群聚一处的焦适当分散后,多点散投。
  2. 几种病的治疗:①腐皮病:体表(皮肤及龟甲)溃烂、脱皮是该病主要特征,患病部位多在颈部、四肢及背甲。该病病原菌为嗜水气单孢菌、温和气单菌、假单他杆菌和尢色杆菌等,侵袭了体因咬伤或与箱、池、盆表面摩擦划伤部位而引起发病。预防:消除病菌,养龟器具表面打磨光滑;稀养或单养。治疗:一是用3克/立方米水体的光子臭氧水浸浴是用2克/立方米水体“龟体宝”药6小时;三是用0.2-0.4克/立方米水体头饱嚷肟钠洛2小时以上。②白点病:猋、眼睑、四肢等部位生有小白点,其直径05~2毫米。病原为嗜水气单抱荣的一业种及产碱杆菌,在养殖条件恶化(水质差、偏酸性、溶氧氐、髙密度放养、饲料麽变或营养不全等)肘,幼龟体极易感染病菌致病。预防:确保良好的养殖条件,防止龟体受损伤沦疗:一是用02~04克/立方米水体的头孢噻肟钠药浴4小时;二是把病灶内寳物挑已,填涂以“金迪先锋”荭粉,龟体于置温暖环垙中日涣药一次,换药之前一小时,让龟饮洁净水并投喂水蚯蚓(消毒的),无食欲的,则不需投喂;三是用浓度3克/立方米水体的光子氧水养龟。

主要价值

蛇颈龟蛇颈龟(3)蛇颈龟在淡水龟类中以其独特的长而弯曲的颈、大而扁平的头部及翘首翘双后肢的小鸭造型而具有观赏价值。

动物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6年 ver 2.3)——近危(NT)。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