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引力透镜

微引力透镜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白矮星-内部结构模型图白矮星-内部结构模型图微引力透镜是发生在恒星级天体中的引力透镜现象。与发生在星系尺度上的引力透镜现象相比,微引力透镜的源天体质量很小,光的偏转要小得多,通常情况下难以直接观测到微引力透镜所成的像,而只能观察到光度在瞬间增强的现象。河系存在相当数量的恒星级黑洞、褐矮星、红矮星、白矮星、行星等较暗弱的天体,它们造成的微引力透镜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令背景光发生畸变。因此微引力透镜为研究这些天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人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微引力透镜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波兰天文学家Bohdan Paczyński讨论了银河系晕中不发光的暗天体作为微引力透镜的可能性,认为它们有很高的几率被观测到。这些天体叫做大质量致密晕天体。1993年,人们在大麦哲伦云中发现了第一个微引力透镜。

微引力透镜OGLE-2005-BLG-006的 光变曲线。红线是用模型拟合的光变曲线。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