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州大厦

目录导航

概况

  帝国州大厦,又译称帝国大厦,帝国州是 美国纽约州的别称,大厦因而得名。它是20世纪30~70年代间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摩天楼的代表之一。始建于1931年,大厦矗立在 美国纽约市内的 曼哈顿岛,俯瞰整个纽约市区,远望附近的纽约州、新泽西州、 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和 马萨诸塞州,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

背景

  帝国大厦建于 经济大萧条后的物资短缺时期,其设计构思成为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竞争的焦点。克赖斯勒汽车公司的沃尔特‧克赖斯勒和 通用汽车公司的约翰‧雅各布布‧拉斯各布的竞争目标是:向天空竞争,看谁能建最高的楼房。最初的计划是建一幢看上去低矮结实的34层大厦,后来又作过16次修改,最后才采纳了拉斯各布的“铅笔型”方案。帝国大厦号称102层。由地面至第102层观光平台的高度为381米,1950年在顶部加建电视塔后为448米。大厦只有下面的85层供租赁用, 标准层层高约3.5米。上面的17层实际上是以电梯为主的塔楼,当初设计时曾设想作停泊飞艇之用,但在一次飞艇停泊时,海军飞艇上喷射出来的压仓水把几个街区以外的行人都弄得浑身透湿,所以最后不得不拆除了这个碇泊塔。大厦整个建筑占地长130米,宽60米。根据纽约市1916年颁布的法规规定,凡高层建筑每到一定高度,必须从马路向内退一段距离。因此,大厦在第6层、第25层、第72层、第81层和第86层分别缩进,体形略呈阶梯状。

布局

  帝国州大厦的建设速度是每星期建4层半。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已经算是惊人的了。整座大厦最后提前了5个月落成启用,成本比预计的 5000万美元减少了10%,所用材料包括5660立方米的印第安纳州石灰岩和花岗岩,1000万块砖和730吨铝和不锈钢。帝国州大厦比例匀称,它的外形轮廓一度成为摩天大楼的象征和纽约市的标志。大厦底部 5层的外墙为石灰石和花岗石贴面,自第6层起即以金属板窗框和 窗间墙相间。那些闪闪发亮的镀镍钢板组成的垂直向上的图案,在朝阳和晚霞辉映之下,光彩耀目,为建筑造型的艺术效果开辟了新的境界。大厦为钢框架结构,采用门洞式的连接系统,即在大梁与柱的接头处,把梁两端的厚度加大,呈1/4圆形,以增加梁和柱的铆接面。这种做法保证了刚度,但用钢量大,在空间使用率上也不经济。大厦的重量为365000吨,用钢51900吨,每平方米用钢206公斤。施工时在大厦缩进的平台上置放起重机,因此全部钢结构得以在6个月内安装完毕。

用途

  帝国大厦除了作写字楼外,还有多种其它用途:里面有无线电和电波传播实验室, 花粉病病人研究平台。这里举行过每年一度的“帝国大厦登楼梯比赛”,举行过美国建国200周年纪念,庆祝过参加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的扬基队和都市队的胜利,还宣布过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选举获胜。帝国大厦还迎接过许多世界政界和娱乐界名流,如古巴的卡斯特罗、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皇、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和泰国国王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