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滤波器

LC滤波器

目录导航

优势

  LC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可靠性较高、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应用很广泛。

分类

 

 

  LC滤波器按照功能分为LC低通滤波器、LC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LC全通滤波器、LC带阻滤波器;

  按调谐又分为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及三调谐滤波器等几种。

 

设计流程

 

  LC滤波器主要考虑其谐振频率及电容器耐压,电抗器耐流。

电容容量

  根据系统所需补偿容量确定电容器容量,这样可以得知XC(电容器阻抗);

谐振频率

  根据系统谐波情况确定谐振频率,如为5次谐波,一般谐振频率在240-248之间,这根据厂家的技术不同而定。

感抗值

  由谐振频率可得知电抗器的感抗值。

电容器耐压

  考虑电容器耐压,需考虑基波电压+电抗器的压升+谐波电压;

感抗器耐流

  电抗器耐流需考虑:基波电流+谐波电流

编辑本段

LC滤波器的适用场合

  无源LC电路不易集成,通常电源中整流后的滤波电路均采用无源电路,且在大电流负载时应采用LC电路。

编辑本段

有源滤波器适用场合

  有源滤波器电路不适于高压大电流的负载,只适用于信号处理,

 

安装注意事项

 

  LC滤波器的不能存在电磁耦合路径

 

  此两种都是不正确的安装方式,问题的本质在于,滤波器的输入端电线和它的输出端电线之间存在有明显的电磁耦合路径。这样一来,存在于滤波器某一端的EMI信号会逃脱滤波器对它的抑制,不经过滤波器的衰减而直接耦合到滤波器的另一端去。

  另外,如上述两种把LC滤波器都是安装在设备屏蔽的内部,设备内部电路及元件上的EMI 信号会因辐射在滤波器的(电源)端引线上生成EMI 信号而直接耦合到设备外面去,使设备屏蔽丧失对内部元件和电路产生的EMI 辐射的抑制。当然,如果滤波器(电源)上存在有EMI 信号,也会因辐射而耦合到设备内部的元件和电路上,从而破坏滤波器和屏蔽对EMI 信号的抑制作用。

  不能将线缆困扎在一块

 

  一般来说,在电子设备或系统内安装EMI 滤波器时要注意的是,在捆扎设备电缆时,千万不能把滤波器(电源)端和(负载)端的电线捆扎在一起,因为这无疑加剧了滤波器输入输出端之间的电磁耦合,严重破坏了滤波器和设备屏蔽对EMI 信号的抑制能力。

  要尽量避免使用长接地线

  LC滤波器输出端连接变频器或电机的接线长度不超过30厘米为宜。

  因为过长的接地线意味着大大增加接地电感和电阻,它会严重破坏滤波器的共模抑制能力。较好方法是,用金属螺钉与星形弹簧垫圈把滤波器的屏蔽牢牢地固定在设备电源入口处的机壳上。

  LC滤波器输入线、输出线必须拉开距离

  LC滤波器输入线、输出线必须拉开距离,切忌并行,以免降低滤波器效能;

  LC滤波器外壳与机箱壳必须良好接触

  变频器专用滤波器金属壳与机箱壳必须保证良好面接触,并将接地线接好;

  LC滤波器的连接线宜选用双绞线

  LC滤波器的输入、输出连接线以选用屏蔽双绞线为佳,它可有效消除部分高频干扰信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