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方法按记账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的记账手续简单,但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这种方法适用于经济业务很简单或单一的经济个体或家庭。
因为单式记账法的种种缺点,这种方法早已被淘汰,现代会计使用的是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会计核算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会计方法之一。
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是国际上通过的记账方法,在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是以“收”和“付”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复式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是以“增”和“减”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商业系统改革记账方法时创设的。
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二)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正是因为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其中一方记录增加的金额,另一方记录减少的金额,但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确定账户结构的目的是分别规定借方、贷方发生额的内容和账户余额的方向,便于有规律地登记账户和结出账户的余额。丁字账户的结构见图3.1。
图3.1(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在资产类账户中,资产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2。
借 资产类账户 贷
资产的期初余额资产本期增加额 | 资产本期减少额 |
资产的期末余额 |
图3.2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在负债类账户中,负债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负债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负债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3。
借 负债类账户 贷
负债本期减少额 | 负债的期初余额负债本期增加额 |
负债的期末余额 |
图3.3
负债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的结构类似,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4
借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
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额 | 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额 |
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 |
图3.4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四)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在成本类账户中,成本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成本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成本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5。
借 成本类账户 贷
成本的期初余额成本本期增加额 | 成本本期减少额 |
成本的期末余额 |
图3.5
成本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1]?
《 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