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川景区位于陕西合阳县城东22公里处的黄河西岸[4],洽川东临黄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素有“小江南”之美称。 风景区依地貌特点分为五个景区:东有黄河滩涂景区;中有田园风光景区;西有山岳风光景区;北有抽黄工程景区;南有青年防护林带景区。[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历史遗迹和现代工程呼应,互为映衬、浑然一体。 洽川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启就把他的支子封到此地,称“有莘国”,简称“莘国”。[5] 黄河自禹门口翻涌而来,横贯十里洽川南北,滔滔奔流,荡舟黄河,划船垂钓,游泳击水,不仅可以饱览秦晋风光,更有飘飘欲仙之感。游人随时都能倾听湍急的水声,观赏飞溅的浪花,领略母亲河恢宏的气势。
景区内有黄河流域最大的芦苇荡(10万亩)和最大的湿地保护区(15万亩),白天鹅、丹顶鹤、黑鹳、大鸨等百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此栖息。景区的7处瀵泉天下独有,其中“处女泉“最为神奇,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佛身,如沙浪浴,是名符其实的“华夏一绝“。“万亩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秦晋相望“,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真实写照。观洽川景,游处女泉,住农家院,享农家乐,拥抱母亲河已成国内外游客的神往。[6]
洽川风景名胜区,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帝喾、伊尹、太姒、大禹、达摩、子夏以及古有莘国等遗迹、遗址丰富。
以洽川葫芦为首的洽川三宝(洽川葫芦、洽川红宝石石榴、洽川九眼莲)最为有名。
洽川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7]清乾隆三十四年,关中名士许秉简在《洽川记略》序言中称“洽阳古莘园地,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大河浩荡,又自龙门环绕之,人烟辐辏,庐舍之屯,花鸟航舟之胜,不殊楚越,盖名区也。以故古帝高辛殒于斯,有商阿衡耕于斯,三代圣母诞于斯,子夏设教志于斯,达摩西游憩于斯,其他学士、大夫、孝子、贞节延于斯者,累代不绝。
《诗经·大雅》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求”及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均源于此,意指洽川这块丰水宝地,人杰地灵,多出美女、 才女,风光迷人,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秦末楚汉争雄,韩信在此木罂渡军,直逼魏都安邑,活捉了魏王豹。
洽川湿地(7)
现存隶书精品汉《合阳令曹全碑》也在此出土,被公认为书法界的瑰宝;清代著名女诗人雷敬儿生于洽川。 洽川民间艺术丰富,面花,剪纸名播首都,古老的跳戏,优美的“漂荷叶”也都闪耀着黄河文化的光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散文学家王鲁彦赞叹 洽川是“冬天里逃出来的春天”。
从洽水溯水北上1小时便可瞻仰史圣的风采,顺水南下1小时就能饱览华山的险峻。
广袤的草滩,葱郁的林带,连片的鱼塘以及丹顶鹤,大天鹅等珍禽,嬉戏洽川。号称国内扬程最高,流量最大抽黄工程为景区凭添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洽川物产丰富。种植蔬菜已有数千年历史,三叶齐大葱、红皮蒜、尖椒与烟脂红萝卜久负盛名;铃铃枣红似玛瑙,甜如甘饴。日光能蔬菜大棚熠熠闪光,千亩莲菜红荷映日,可让游客赏心悦目。 洽川的历史辉煌灿烂,今日的洽川风光无限,洽川有着令人钦羡的过去,也必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陕西省省长程安东题词:“黄河中游一奇观”。陕西省政协主席周雅光也题词:“黄河精华汇洽川”。
洽川风景名胜区[6],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8],谁来保护黄河母亲,神工鬼斧雕刻的人间奇观,万众瞻仰。1998年1月,国家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后,认为洽川风景名胜区是具有很高科学观赏价值的湿地生态类型地区,1999年将作为重点报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洽川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6]已编制详细规划正在制作,合阳县委、县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大洽川景区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步伐的优惠政策。在二 十一世纪,洽川景区,这颗黄河中游的明珠,将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一块旅游圣地,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她的风采,极高的含金量也将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秦驿湖位于洽川景区的南端,东雷抽黄总干渠如一条世龙横卧景区西部,呈南北向, 青年防护林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一望无际的十里洽川。沿总干渠,道路南行约3公里, 便到秦驿山脚下。
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开辟了自京城咸阳至全国各地的多条驿道,通往河东的驿道由洽川经过,在秦驿山下的德丰镇设置了驿站。[9]
在青年防护林与总干渠之间,片片芦苇,座座鱼塘与田野禾稼相间,白鹭、灰鹳、鸳鸯、野鸭等鸟类或飞翔,或觅食、或鹤立小憩、或追逐戏水,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洽川自古就是旅游胜地,这里“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10]洽川的自然景观有六个亮点:[6]
芦荡湿地芦荡湿地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被称为“地球之肾”,在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洽川湿地中15万亩芦苇荡一望无际,被誉为“天下第一荡”,堪与宁夏沙湖和河北白洋淀相媲美。
冬日处女泉瀵泉是洽川风景区内特有的景观,在《列子》、《尔雅》、《寰宇记》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据载,瀵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大如车轮,状似沸腾”。天上有北斗七星,地上有七眼瀵泉,镶嵌在绿色的洽川。夏阳瀵水流量最大,每秒可达0.76立方米,自古就有“走马浇朝邑”之说;处女泉人入水不沉,飘飘欲仙,有“沙浪浴”之美誉;还有王村瀵、渤池瀵等,一眼瀵泉就是一处天然浴场。
洽川候鸟洽川地处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轴线上,大片的黄河滩涂是鸟类的乐园。这里水源充足,鱼虾丰富,芦苇茂密,气候湿润,每年10月至来年4月,都会有丹顶鹤、白天鹅、大鸨、灰鹤等70余种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类来此越冬,而黑鹳、苍鹭、鸳鸯以及赤麻鸭等40余种留鸟则常年在这里繁衍生息,为洽川增添了无限生机。
洽川荷塘洽川有天下罕见的瀵泉,水质优良、水源充足,又有千秋贤相伊尹当年耕作过的有莘之野,土壤肥沃,为栽植莲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洽川出产的九眼莲藕呈象牙色,脆嫩清香。已建成数处连片荷塘,多达数千亩,每到农历五、六月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一番动人景象。游人可以在此起彼伏的蛙鸣声中远望“万亩荷塘接天际”,近观“小荷才露尖尖角”,或者顺着田间小埂漫步荷塘中间,采荷花,摘莲蓬,品味农家田园生活的乐趣。
黄河落日黄河流经合阳,水面宽阔,浩浩荡荡,气象万千,显得细腻温柔。“地啼”、“揭底”两大奇观雄浑神秘、涤魂荡魄,黄河漂流惊险刺激,河滩踩泥童趣无限。
黄土峰林景区东西两边的黄土峰林地貌,丘壑峰峦,雄浑古朴,有六座秀丽的山峰,分别是光济山、明山、金凤山、天柱山、莲花山、秦驿山。站在天柱山顶,三晋云山无不在望。清代洽川才子许秉简有诗曰:拔地峰如柱,穿云庙接天,窗迎雷首月,户望禹门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洽川山水相依的风光让无数游客留连忘返。
处女泉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位于洽川景区的芦荡之中。其得名来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民俗,古代洽川的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净身。在幽静的黄河滩涂之中,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里,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下,茂密的芦苇围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纯的泉水洗去姑娘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时刻,泉由此而得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睢》中所描写的地方就在洽川,生动地描写了周文王和太姒人定情、迎娶的场面。洽川曾有“四圣母庙”,供奉禹母,汤妃,太妊,太姒人四圣母,是洽谈川独有的庙宇,今拟恢复。处女泉边广袤的河滩上,清风徐来,天高云淡,芦苇茂密,夏日芦絮漂香,冬季泉水水气浮空,绵延十里不绝。环顾四野,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远离了喧嚣的城市的人们来说,置身于野趣盎然的处女泉边,确实是难得的人生享受,因而有“不下处女泉等于没到洽川”的说法。
夏阳瀵夏阳瀵位于夏阳村东,它的出水量居洽川七瀵之首,每秒钟达0.56立方米。古时候,此水曾被引到朝邑县(今属大荔)灌溉农田,民间有"走马浇朝邑"的说法。官府过去还设员跨马巡渠,故称"马瀵"。瀵水顺渠道南流,每至冬季,雾气腾空,绵延十里不绝,景色蔚为壮观。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投资250万元,利用夏阳瀵的温水养殖名、优、特鱼种,修建了瀵北的养殖基地,主要养殖罗非鱼、黑乌鲤、胡子鲶、白鲳、加州鲈等。如今它已逐渐成为陕西省特种养殖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
洽川七眼瀵泉壮如茫茫苍穹中的北斗七星,镶嵌在风光如画的洽川风景名胜区内。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王村瀵,蓄水面积达十余亩。王村瀵位于洽川镇王村的东边,在它的附近,有一眼小瀵,这大小两眼瀵泉似母子相依相偎。所以,有称为“母子瀵”。瀵泉是优良的天然浴池。夏秋季节,绿树成荫,水面如镜,光亮照人,鱼群上下,虾戏浅水,禾苗铺绿。红荷映日,泳浴垂钓,游人甚众。文人墨客兴之所至,吟诗作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瀵堤烟柳”为洽川八景之一。
洽川风景名胜区面向黄河、背靠黄土峰林,峰虽不高,但群峰秀丽,地势险峻,其中以福山、光济山和秦驿山[11]最为吸引人。
福山“一峰耸翠,万柏环青”的福山自古为渭北胜迹,前人曾有“秀夺江南”之赞誉。它东临大河,西依莘塬,地势险峻,风景优美。因其状如一只巨蝎翘尾东行,古又名“蝎子山”。[12]
福山位于洽川西塬畔的灵泉村,村西北、东北、东南各有一座半岛状的土山,仅有一条小径与村庄相连,分别为福山、禄山、寿山。福禄寿三星高照,灵泉村人杰地灵。山上的古建筑现存大雄殿、送子殿、圣母殿、三义殿、药王殿、玉皇殿、文昌阁、三清殿、钟楼、鼓楼、转角楼、石牌坊等。山上既有佛殿,又有道阁和儒家书院,集儒、道、释三教为一体。这种三教和平共处的现象实属罕见,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此山建筑布局具有江南园林紧凑玲珑、错落有致、步移景换的建筑特点,是洽川旅游的又一去处。
光济山在夏阳村西。山上原有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与其弟子慧可创建的光济寺,是渭北佛教名山。南朝齐梁之间,达摩从印度东来,曾偕慧可访般若多罗僧于梁山寺,过夏阳,憩息此山,不忍离去。唐代宗赐其“圆觉禅师”。“光济晨钟”为洽川八景之一。现寺庙虽然已毁,然遗迹尚在。站在透着浓浓乡情的黄土峰林旁,古代佛教遗址,让人回味,令人遐想。
天柱山于洽川王村村西沟口,一峰如柱,上接云天,因此得名[13]。这里是看黄河日出的最佳去处。登山远望,洽川美景尽收眼底。清代才子许秉简在诗中赞颂此山是“拔地峰如柱,穿云庙接天”,山腰雷神洞有一副对联:挥臂堪指雷首月,举目能识禹门船。雷首,指对面的中条山;禹门,即韩城禹门口,大禹凿开龙门疏导黄河的地方。早晨,只要天气晴朗,站在山上极目远望,但见对面太阳冉冉升起。这时候如果有点云的话,太阳金光烂漫,点缀其上,万千姿态尽收眼底。冬天雪如果能下大点,站在山顶,但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更显“江山如此多娇”。山上原有道观,殿宇巍峨,古松苍翠,供奉三清诸神,游人不绝,为洽川胜景之一。现天柱山已由洽川镇退休干部颜顺孝等老同志自发捐资整修一新,常年对外开放,每年的农历8月29日是天柱山庙会。
秦驿山在洽川南端。此山只有一条宽仅盈尺的土山岭与高原相接,名鹳道岭。山上原有道观,今已不存。诗人许秉简《赠秦驿山崔羽客》诗云:“放鹤手招雷首月,弹琴目送禹门船”,形象地描绘了此山的奇特地理位置。山下为秦汉时京城之河东的重要驿站。因此秦驿山的历史积淀本身对游客就具有无形的吸引力
莲花山在洽川城村以西的沟涧里,群峰环绕如莲瓣,故名。道教传奇人物张三丰(洽川人称为张疯子)曾卜栖于此,其哲学和文学修养很高,是道教理论家和诗人。“仙骨一身笔一枝,兴来高唱百篇诗。从今更长金丹价,万两黄金莫买之。”此诗可传其风采。山上原有玉帝圣母诸洞,并有张疯子睡(莲花心)看黄河处,现遗址尚存。
明山在夏阳村西北。登上山顶,三晋云山无不在望,是吴仙姑(郃阳县南伏蒙人)归道处。山上原有大殿回廊,重楼峻阁,有铜铸玉帝及观音像,重数百斤。
武帝山为梁山西峰,因山上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14],千百年来,它以独有的特色名贯古今,享誉中外。现存的武帝祠建于明万历年四年,祠前献殿系民国初年重建。山顶建有玉皇庙、娘娘庙、三圣母庙等。祠东有僻静台、升仙台,相传是汉武帝习道升仙之处,奇石凌空,登临御风,飘飘欲仙。在升仙台南侧有一奇石,状似世龙欲飞,为“神龙探海”;另有一奇石如青蛙蹲伏,积蓄力量,伺机跃起,可以预报天阴下雨,名“金蟾鸣雨”。山后放马沟有一泉,据说为汉武帝饮马之处,是合阳金水的源头。山后有一大石坪,名“校场坪”,传说是汉武帝当年屯兵、练兵的场所。 武帝山森林茂密,翠柏苍苍,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祠东有一古柏,远望如蹲狮,名“狮子柏”。山后有万倾青松及遮天蔽日的橡树林,郁郁葱葱的杂木林。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百草芬芳,野果清香,是天然的疗养胜地。当地有句顺口溜:“山有神,山有仙,山里遍地种仙丹。聋子进山转一转,隔山能听鸡叫唤;瞎子进山转一转,月亮地里把针穿。”
金凤山在莘野村西。中间一峰高耸,两侧土坪坦荡,形似展翅欲飞之金凤,故而得名。
洽川自然风光旖旎秀丽,人文历史浩如烟海[7]。这里是情诗之源。2005年10月,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来合阳考察后得出结论:八百里秦川是《诗经》的发祥地,洽川是秦川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处处弥漫着诗经气息,是中国爱情诗之源。据考证:《诗经》305篇中与洽川有关系的就有20多篇,有的是洽川人写的,有的是写洽川人的。这里是淑女之乡。周文王之母太任、妃子太姒皆生于洽川,大禹的母亲和商汤的妃子也都是洽川人。
古时洽川还建有“四圣母庙”,供奉着汤妃、禹母、太任、太姒这四位让合阳人引以自豪的美女、才女。这里是礼仪之邦。合阳“礼仪甲天下,社火赛扬州”。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就封他的支子于此,称“有莘国”,简称“莘国”。现有村名“莘里、莘野”就是当时的城里、城外。
战国时,孔子高徒子夏曾在此设教讲学,“子夏石室”为古洽川八景之一。秦末楚汉相争,韩信以木罂在此地的夏阳渡河,出奇兵直取魏都安邑。我国现存汉碑中久负盛名的《曹全碑》在此出土。南北朝时,佛教禅宗始祖达摩携弟子惠可在洽川光济山建寺,讲经十余载,灿烂的古文化在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商鞅墓,又名商君墓,法圣墓。商鞅被车裂后,法家的后学者收拣商鞅的遗骨准备偷运回商鞅故里卫国安葬,在黄河德丰渡口被秦国守军截获,当地百姓与守军便将商鞅遗骨草草埋葬于附近的秦驿山之下,后来法家的后学者寻访至此为商鞅立了墓碑。上书“商君之墓”。商君墓位于今陕西省合阳县城东23公里处的洽川镇风景名胜区秦驿山脚下,墓高三米多,直径十余米。1970年解放军某部在此修建营房时将商君墓夷为平地。
古有莘国古有莘氏的分布范围很广,今山西、陕西之间的黄河南段岸边,据历史记载为古有莘氏国。陕西渭南曾出土“有莘氏”遗物铜矛,洽川古代为合阳,其前身为有莘氏国。夏鲧之国,史载在“秦晋之间”,和有莘氏为邻国,“鲧娶于有莘氏之子,为之女志氏,产文命(禹)”,这一有莘氏之子,即大禹的母亲。夏禹的儿子夏启在位时,又把莘作为支子(庶子)的封国,有莘氏是夏代的重要盟国。
夏商之际,有莘氏之女嫁为商汤之妃,伊尹作为莘氏的“媵臣”同往,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商周之际,有莘氏为周东北的大国。《诗·大明》说:“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诗中的“大邦”即“莘国”,“子”即嫁给周文王的有莘国女子太姒。伯邑考、周武王、周公旦,都是太姒的儿子。在关于“有莘氏”之国的传说中,洽川作为“太姒故里”是非常确凿的事实。
帝喾帝喾又名帝俊,因为封于辛,又名高辛氏。帝喾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继黄帝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个帝王。由于甲骨文中商人把他作为祭祀对象而记录下来,被人们认为是较为确实的历史人物。
传说中帝喾地位显赫,被人们所神化,他的子孙特别昌盛,既有帝王,又有创造发明家。发明舟船的番禺、造车的吉光、制琴瑟的晏龙、农业神后稷,都是他的后代。《世本、帝系篇》说他的四个妃子,姜原生后稷、简狄生契、庆都生光、常仪生挚。挚是兄长,在帝喾死后登位,九年后禅位给唐尧。尧契、稷,分别是唐人、商人、周人的祖先。
《洽阳记略》引《广舆记》:“帝喾墓在郃阳”。 《同州府续志》“高辛氏陵在辛里村,乾隆中巡抚毕沅树碑。”
“喾陵暮雨”是洽川八景之一。
汉代郃阳县城故址,在今莘里村。《竹书》,《史记》都记载:“周威烈王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洛阴、合阳。”此后,有莘氏之国的这一块地方便改名为“郃阳[5]”。
汉代在郃阳置县,县治的故址在今郃阳的莘里村。据记载,莘里村及附近不断有汉代石碑或残碣出土,这为汉代郃阳县城故址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其中最完整的是《曹全碑》。另外,《宰莘退食录》记:“十三字碑与夏阳故址掘得者,盖断碣,仅十三字耳,八分书,弗可句读,笔画古劲过于曹碑,郭丞识为汉物。”康熙年间,莘里村又掘得六字碑文曰:“少昊氏国为姓”,乾隆初又得十二字碣,赵氏子又得七字碣,书法俱古劲,盖皆汉之断碣耳,据此,莘里村为汉郃阳无疑。”
伊尹雕像夏商之际,“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伊尹作为有莘氏之女的陪嫁臣子前往商汤处,被成汤委以重任,尊为“阿衡”,帮助成汤灭夏桀。汤去世后,伊尹先后辅佐卜丙(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太甲悔过,复归于亳。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今莘野村有伊尹耕莘纪念地,“莘野晴霞”为洽川传统八景之一。
元圣”为伊尹尊称。据《洽川记略》卷一,元圣庙“在南义庄。明《一统志》县东四十里有伊尹祠,《新志》南义庄有元圣庙,元至元五年、明永乐三年,成化九年,本朝康熙十七年,乾隆六年凡五重修。邑令周圣瑞有《大作用碑》。” 《大作用碑》又称《上元圣庙碑》,碑文见《洽阳记略》卷六。
文王太姒《诗·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溪”,“缵女维莘”。记载的是周文王与其妻太姒的婚姻。《列女传》:“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号曰文母。”《水经注》:“周威烈壬三十七年,魏文侯伐秦,圣郑还,筑汾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从这些文献中可知洽川在战国时筑城郃阳,郃阳的前身是故有莘氏之邑,太姒之国。
太姒为文王之妃,与周文王并称为“文母”,《列女传》说:“文王治外,文母治内,生十子,太姒教诲十子,身少及长,常以正道押持之。卒成武王、周工之德。”太姒是古代成就很高的妇女,洽川人历来重视纪念她。
a.太姒墓
《郃阳记略》卷二〈陵墓〉:“周后妃太姒墓。《贾志》‘周后太姒墓在夏阳’,明《一统志》‘故城有周后妃太姒墓’,《水经注》‘城内有太姒墓今没于河’”。乾隆本《郃阳县全志》郃阳县境图;太姒墓标于莲花山主峰东侧。太姒嫁为周文王后妃,按照周朝的宗法、礼制,后妃不会归葬故里,所以洽川的太姒墓是后人的纪念性墓地。
b.四圣母庙
乾隆本《县志》,“四圣母庙,在莘里村。”《郃阳记略》卷一记“有明及本朝重修者屡,户部郎中秦休有碑”,秦休《重修四圣母庙碑》说“祠不知创于何年,有明隆庆间重修之,乾隆丁巳里庶老又谋重修。”四圣母庙祀汤妃、太任、太姒和禹母,现存建筑在莘里村。
c.圣母庙
《宰莘退食录》:“夏阳村有周大任太姒庙,关西夫子车副使朴为之记。”夏阳村是唐代夏阳县治所在地,当地的圣母庙可能是唐代夏阳县城内的纪念性庙宇,“岁月既深,渐成荒废,本镇诸耆老,于万历二十二年,经营重修。”
d.圣母洞
莲花山在城村西,地多白杨,众峰环绕如莲瓣,故名莲花山,山上有圣母洞遗址。
《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是当地父老为表彰县令曹全的功绩而立,曹全的事迹不见于历代史书,汉碑出土后,其人遂得以流传后世,同时的汉代书体也得以面世,可与其他汉代书体互相比较。《曹全碑》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在莘里村许莲塘家后院出土,原碑为“汉隶中之至宝”,珍藏于西安“碑林”。县博物馆有复制品。
【洽水流云】 根据《诗经》和《水经注》以及更早的史料记载:洽水又名洽河,古已有之,为东西走向河流,方位在汉合阳县城南数里处,为当时主河流之一。据《洽阳记略》记载:“合水桥在莘里村,不知始建年代,明代万历二十年重修,贡士卢拱极有记。又据同书,洽水在莘里村西,司源而分流,一出南涧,一出北涧,至村西合焉,东经合水桥。又东经子夏洞,北东注于河。流绝后,明时复出,灌田数百亩。至康熙二十年,崖崩压之,令东流犹至桥下,而田赋上。”
【石室桃花】
《洽阳记略》卷一记载:“卜子祠在莘里村,康熙四十六年建,前有说经亭,雍正十一年建,孝廉康乃心有碑。”《索隐》:“同洲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宰莘退食录》记载:“子夏石室在飞浮山,不可得见,故为洞以祀之。”《洽阳记略》附图记卜子祠的规模,有围墙,大门题额“斯文在兹”。进门有“传以亭”,再进为“卜子洞”,两层楼,上层题“云汉天章”。相传孔子将《诗经》删改后,命其爱徒子夏找一风水宝地传经,于是子夏来到洽川,寻得三湖之地,将其分别命名为:风、雅、颂,在湖畔盖石屋,作序传经。《洽阳记略》八景图所附题辞“万村天路,三春洞口波”,卜子祠周围有桃花林、李树和河流。传说此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寓意,也有说是莘莘学子的代称,用以点明“子夏石室”为古代教育场所,桃李满天下。
【瀵堤烟柳】
洽川诸瀵中,王村瀵被称为“瀵魁”,水面面积最大。李灌《重修瀵堤碑》中记载到,当地人向苏东坡在杭州学习筑堤,又在瀵周边植以柳树,而且柳树的排列及数量相当的有规模。
【喾陵暮雨】
洽川有高辛氏陵,首见于《广舆记》:“帝喾陵在郃阳”。《同州府续志》:“高辛氏陵在莘里村”乾隆中巡毕源树碑。据长者回忆:“帝喾陵”三字约七、八尺高,庭院内墓旁有房子,庭院有围墙,进三间,有厢房。陵碑有帽,为“二龙戏珠”图案。
【光济晨钟】
光济寺在夏阳村西,传说这祖宗始祖达摩及其弟子慧可始建。清顺治年间进士卢醇书《夏阳光济寺碑》:“光济寺创收建无考,独存宋政和年碑,谓惠严、洪禧二僧募里人重修。”《搜异记》:“达摩偕慧可访般若多罗僧于梁山寺,游禹门,过夏阳,憩西波之上,不忍去,造塔为精舍,居经年宣偈而逝。”“惠洪二僧结庵小苑,无志西坡之上,是知上下两市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光济晨钟此之谓与。”上、下两寺俱毁,遗迹尚存。
【夏阳古渡】
韩信偷渡夏阳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夏阳县志,秦汉之际在韩城南约二十里的芝川镇。合阳在秦时为邑,今洽川境内北菜园村西坡上有韩信城,坡下有蚕多亩平地为齐王坪。今在夏阳村西立有石碑,注明此地为夏阳古渡口。“夏阳古渡”历代文人多有咏赋,如庄曾明《淮阴渡怀古》:“木罂飞渡列艨艟,千载犹传破魏功,坛上英雄随水去,涛声疑似战河中。”
【浮山跃浪】
据考证“浮山跃浪”即“黄河揭底”地质奇观。《雍胜略》记载:“飞浮山在油漆中,俗传与水为升沉,上有子夏石室”;《陕西省志》记载:“飞浮山在合阳县东四十里。”合阳县博物馆藏《康约斋行状》记述了一些人到黄河中踏勘“飞浮山”的经过。
【莘野晴霞】
《孟子·万章上》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夏商之际,有莘氏之女嫁为商汤之妃,伊尹作为有莘氏的陪嫁臣同往,以兹味说汤,致于王道”。《诗·大明》为证,洽川为商周之际有莘氏之国,“莘野晴霞”是反映当年“伊尹耕莘”的自然景观。
① 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② 半票:身高1.2米—1.5米或年龄在7—14周岁未成年人、60-64周岁老人持身份证、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持学生证;
③ 免票:1.2米或6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其他优惠人群按国家规定执行
【自驾路线[15]】
1.从西安方向来客: (距西安156 公里)
西安绕城高速——西禹高速——合阳出口下,经由洽川旅游专用公路(22公里)或342国道(20公里)至洽川风景名胜区。
2.渭南方向来客: (距渭南110公里)
渭(渭南)清(清涧)高速——(蒲城转)——西禹高速——合阳出口下,经由洽川旅游专用公路(22公里)或342国道(20公里)至洽川风景名胜区。
3.从河南方向来客: (运城距洽川风景名胜区70公里)
经由连霍高速——运(运城)三(三门峡)高速——运城出口下——临猗县角杯乡——秦晋黄河浮桥——直接达到景区
4.从山西方向来客: (运城距洽川风景区70公里)
(1)太原、临沂、侯马方向来客:
京昆高速——合阳出口下——经由洽川旅游专用公路(22公里)或342国道(20公里)至洽川风景名胜区。
(2)其他方向来客: ( 运城距洽川风景区70公里)
可经由大运、运三高速——运城出口(运城以北、以东方向)下或永济出口(永济以南方向)下——临猗角杯乡——秦晋浮桥——直接达到景区
【公车路线】
从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坐大巴车,可直达合阳车站,后可坐景区直达车(公交)到达洽川风景名胜区。 (西安至合阳县车程2.5小时,车票56元;合阳至洽川景区车程0.5小时,车票7元)
从西安—合阳西韩铁路150公里可坐火车,从西安火车站可直达合阳火车站,从合阳火车站坐公交车至合阳车站,后可坐景区直达车(公交)到达洽川风景名胜区。(火车程2小时,车票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