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是一种市场上的新品种,触控面板在NB市场占有率仍不高,预计2009~2010年仍不及5%,不过,以NB年出货量约1.3亿台规模来看,触控面板单月需求约达50万片,这已远超过目前全球可供应电容式触控面板总产能。至于现阶段已开始量产电容式触控面板业者,包括群创、胜华及宸鸿等,主要采2.5代以下产线,较适合供应手机等较小尺寸电容式触控面板需求。随着触控面板导入笔记本电脑(NB)应用,未来需求将大幅增长,尤其是多点触控及操作接口最接近消费者直觉式体验的电容式技术,成为众家业者兵家必争之地。继群创宣布将投资大尺寸触控面板产线,友达旗下彩色滤光片(CF)厂达虹决定将4.5代CF产线转投产触控面板,目前已进行设备下单,预计2010年陆续开出产能,使得触控面板大举迈向4.5代以上产线。[1]
触控面板市场需求集中爆发。由于各类数码消费电子产品纷纷导入触控应用,推动全球触控面板市场快速成长。全球触控模组出货量将由2011年的12.3亿件成长到2014年17.9亿件,年复合成长率达13.5%。
触控面板是在透明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氧化锑锡薄膜(ATOLayer)及保护膜(HardCoatLayer)而与液晶银幕(LCDMonitor)间则需作防电子讯号干扰处理(ShieldedLayer)。触控面板是触控技术的直接体现,用来感应接触信号,并分析辨认。
触控面板技术简介触控面板结构包含,感应器(Sensor)、控制器(Controller)及软体(Software)三部分。感应器即触控面板部分,以接收经接触所输入的讯息为主;控制器功能在於分析、计算接触点所在位置,并转换类比信号为数位信号,使资讯设备得以接受该输入讯号;软体部分在连结资讯处理设备与控制器间的沟通协定,让资讯处理设备可以接收并辨认控制器所输入的讯号以进行后续处理动作。
触控面板依感应技术不同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音波式四种,以下分别介绍各种技术的原理及特性。
电阻式触控面板主要组成包含上下两组ITO导电层、间隙物及电极。主要以ITO玻璃为基板,上面叠合一层ITOFilm,中间散布Spacer支撑,使上下板不会因距离贴近而导通形成感应,边缘再印上银电极提供电压。使用时利用压力使上下电极导通,经由控制器测知面板电压变化而计算出接触点位置进行输入。优点是防水、防污性佳、价格?宜,但缺点在於耐刮性及防火性较差。
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透明电极与人体之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之电容变化,从所产生之诱导电检测其座标)。感应原理以电压作用在萤幕感应区的四个角落并形成一固定电场,当手指碰触萤幕时,可使电场引发电流,藉由控制器测定,依电流距四个角比例的不同,即可计算出接触位置。然而电容式触控面板必须克服手指或其他触控媒介因带有静电所产生的杂讯影响,所以在电流与结构设计上较为困难。当遭受触压时依电流比值便可计算出位置。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元件组成是,在玻璃基板上镀一层传导层,再制作电极层,最后在表层覆盖一层保护膜,即完成电容式触控面板,因其仅在单片玻璃上作电极、传导处。电阻式触控面板需叠合上板与下板的ITO传导层,影响整体触控面板透光性,故电容式透光率较电阻式要高,可达90%以上。产品防火性、防污性、耐刮性较佳,且防灰尘及反应速度较快。
光学式触控面板原理是利用光源接收遮断原理,将面板内布满光源与接收器并排列成矩阵,当光线遭遮断时,即可得知收不到信号接收器的位置,进而确定其精确位置。光学式触控面板的组成元件,包括玻璃基板、红外线发射源、红外线接收器。构造主要将红外线发射装置配放在玻璃面板的左边及下侧,并在右边及上侧设置红外线接收器,当手指或接触物遮断红外线时,经由接收器所接收的资讯,即可测出接触点的所在矩阵位置。其优点在於表面为纯玻璃不影响透光率,产品可靠性高,耐刮,防火性佳,而缺点是防水及防污性差。
展望2014下半年,伴随大陆手机市场竞争态势加剧,使得韩国手机大厂三星电子冲刺手机市场版图有心无力,囿于受到大陆手机厂强势挑战,智能型手机出货成长幅度很可能受限,对面板、触控面板、IC等相关零组件业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过,大陆手机品牌厂紧追市场主流风向,将在2014年第3季、第4季陆续推出4G手机新品,有助提升手机用触控面板需求,将挹注上游零组件业者一波波成长动能。
平板电脑产品线方面,联想、华为、TCL等大陆品牌厂强攻平板电脑市场版图,加上英特尔也强化大陆白牌平板电脑布局,大陆平板电脑用面板需求有机会持续攀升。
NB应用触控面板渗透率虽未显着成长,但终端品牌厂积极降低成本,陆系触控厂莱宝高科重庆5代厂良率持续攀升,并采取低价策略抢市,而陆系触控厂德普特等也陆续推出NB用触控面板公版,供应大陆二、三线品牌。亦可望提升大陆NB用触控面板出货量。
2014年第3季陆厂手机用、平板电脑及NB用触控面板出货量将分别较前季成长8.4%、20.6%及28.8%,第4季手机及平板电脑应用出货量可望持续提升,分别将较前季成长8.7%及10.1%,但NB应用则将因澹季来临而下滑26.1%。
回顾2014年第2季为触控面板传统旺季,大陆触控面板厂商各主要应用出货量均攀升,DIGITIMES Research统计显示,大陆手机、平板电脑及NB用触控面板出货量季成长幅度分别为32.6%、0.3%及32.2%。
G p6 络公司7月下旬称,今年8月份美国降雨形势良好,预计8月份产区降雨量较正常水平高1-2英寸。福斯通公司称,由于8月初美国中西部地区将出现降雨,有利于提高美国大豆单产潜力。这预示今年秋季农作物丰产,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四是NOPA压榨量略低于市场此前预期,显示美豆内需有所下降。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数据显示,6月份其会员单位榨油消耗大豆1.187亿蒲式耳(约323万吨),同比减少33万蒲式耳(约1万吨);豆粕出口量为38万短吨(约35万吨),同比减少2.7短吨(约2万吨);豆油库存为14亿磅(约84万吨),同比减少4.5亿磅(约20万吨)。五是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预期,巴西分析师表示,尽管大豆价格持续下挫令人担忧,但巴西农户认为大豆价格仍有反弹机会,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农民支付账单。玉米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巴西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而大豆播种面积略有提高。
利多方面来自需求:一是本月下旬的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数据令多头惊喜,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7月17日当周,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267.8万吨,其中销售本年度大豆22.7万吨,销售2014/15年度大豆245万吨,均超过市场预估。截至7月17日当周,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已累计出口销售147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4%,为5月份以来预售量首次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二是美国农户囤豆可能性上升,由于价格低迷,美国农户可能囤积大豆,待价格回升后再卖出。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1日的10年里,美国农场内外仓储能力增长20%,其中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仓储能力增幅超30%,因为当地农产品产量大增。三是八月天气预报显示,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可能偏少,引发市场担忧,8月定产前美豆期价维持天气升水。
本月宏观面继续偏空,美国二季度GDP大超预期,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的时间节点将会更早,美元指数大幅上涨,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承压,本月底标准普尔将阿根廷信贷评级下调至“选择性违约”,这是2002年以来阿根廷第二次主权债务违约。有经济学家预计今年阿根廷通胀率将超过40%。动荡的金融局势可能使农民更加惜售大豆,利多短期大豆及豆粕价格。
7月CBOT市场豆类品种资金面维持偏空,多数时间基金均在减持豆类品种净多单,截至7月22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大幅减持大豆、豆油的净多头寸,小幅增持豆粕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继续押注后期大豆及豆油价格下跌,但相对看多豆粕价格。
后市看来,8月美国天气预报显示降水和气温均适宜美豆生长,美豆很可能实现USDA预计的趋势单产,在庞大的美豆新作供应面前,美豆期价跌破种植成本,并继续震荡走弱的可能很大。短期内需求的放量,显示买方对当前价格较为满意,需求的企稳无疑对期价产生一定的支撑,所谓牛市看供给,熊市看需求,短期期价可能因需求企稳而上涨。尽管我们认为在目前点位做空的安全边际已经不大,但我们也认为本轮期价反弹的高度有限,熊市尾声的期价下跌风险依旧巨大。后期关注焦点一是需求能否持续走强,二是8月天气是否依旧完美,8月是美豆生长的关键期,美盘素有炒作天气的传统,因此我们仍需对8月天气进行密切的关注。技术面看,本月美豆主力11月期价下探105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后触底走升,短期仍可能维持在1050-110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震荡走势,但随着8月中旬美豆定产期的到来,丰产压力或迫使期价运行区间进一步下移,因此可采取中期逢高沽空的操作策略。在远月榨利正收益的情况下,压榨企业应做好内盘的远月油粕套保工作。
二、食用需求托底豆一期价触底回升
本月,连豆一指数触底回升,持仓月环比下降。期价近强远弱,临储大豆拍卖维持量价齐跌的趋势。由于当前临储大豆拍买以2011年产东北大豆为主,质量较差,不适宜用于食品豆,而作为油用豆相比进口大豆价格又太高,因此主产区油厂对临储大豆拍卖兴趣不大,企业购买热情持续下降。月底黑龙江地区食品大豆收购价在4550-4650元/吨,月环比下降,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市场成交清淡;油用大豆收购价格集中于4200-4300元/吨,继续保持有价无市局面。今年以来临储大豆已累计成交174万吨,其中2010年产大豆85.2万吨,2011年产大豆88.8万吨,国内大豆需求得到补充,购销较为清淡,预计后期国产大豆价格可能继续追随外盘大豆走势,但受到食品豆需求支撑,走势将比外盘强势。
大豆生长方面,中华粮网调查显示,目前东北新季大豆长势状况良好,由于6月中下旬以来黑龙江气温升高雨水充沛,大豆长势普遍好于去年同期。目前西部及南部地区大豆已经长至28-32公分,北部及东部地区大豆已经长至25-28公分,部分地区大豆三遍除草及施肥已经基本完成。尽管今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但国产大豆单产同比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产量情况或不像预期中的那么悲观。预计国产大豆产量下降对豆一期价的支撑力度料有限。
从技术面看,连豆一期价本月震荡回升,重心下移。1501主力合约期价本月触底回升,期价在4300元/吨一线获得的支撑后持续上涨,回补了4451元/吨的缺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