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宽约155公里,东西宽约32.4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土地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气候环境恶劣,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250左右,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9℃以下,无绝对无霜期,冷季长达8个月,夏季烈日爆晒干旱,属典型的高原寒冷气候。草场主要有草甸、灌木丛、沼泽三种类型,牧草生长期短,植被稀疏,草产量低,草场退化较为严重,黑土滩面积逐年扩大,鼠害日益严重。全乡共有5个牧委会,15个牧业合作社,845户3677人,其中:男1756人、女1921人。截止2006年6月底,全乡拥有各类牲畜45572头(只匹),全乡草均面积为238.0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14.23万亩。
当洛乡位于玛沁县县境西南部,与达日县建设乡、甘德县上贡麻乡和玛沁县优云乡接壤。距县府驻地150千米。961年由当项公社分设当洛公社,1984年改设当洛乡。
当洛乡位于玛沁县西南部,距县城170公里。境内海拔4320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高寒缺氧,无绝对霜期、紫外线强、属典型的高原寒冷气候。年降水量在420至460mm之间,多集中在6至9月份,常见自然灾害有冰雹、风灾、雪灾。境内水资源丰富,盛产冬虫夏草、贝母、大黄等名贵中藏药材,还是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然领地,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遗留物种。全乡土地面积为172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为237.91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36.6万亩;黑土滩面积达41万亩;鼠害面积达107万亩,其中85%为可利用草场。
当洛乡领导班子构成情况分别为:党委书记1名、乡政府乡长1名、人大主席团主席1名、党委副书记兼为纪委书记1名、武装部部长1名、政府副乡长4名。
全乡共有5个行政村:即格雅村、贡龙村、加青村、查雀干麻村、查雀贡麻村,15个合作社,一个寺院,即查雀寺(现有僧侣128人)、一个移民区(143户、563人),总户数为1062户,总人口为4131人,乡政府现有干部职工20名,乡政府下设机构:派出所,即西部派出所,担负着当洛、优云两乡的治安工作,共有民警6人;学校,即当洛乡藏文寄宿制学校,有教职工39名,在校学生367名;医疗机构,即1个乡中等卫生院和2个村卫生室,目前卫生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牧医5人;乡兽医站,目前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3名;金融机构,即乡农村信用合作社,现有4名工作人员开展信贷工作。全乡有7个党支部,即1个乡机关党支部和5个村委会党支部,1个移民区党支部,共有党员157人;有6个团支部,共有团员51名。
当洛乡是一个纯牧业乡,由于受社会、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当洛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较为落后,是玛沁县贫困乡之一,2011年末人均纯收入为4111.05元。畜牧业是我乡唯一的主体产业,牧民靠养畜的传统模式占主导地位,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意识淡溥,畜产品收入始终无法提高,商品率低,经济结构十分单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缓慢。
截至2011年末全乡存栏各类牲畜33730头(只、匹),其中:马675匹,牛28386头,羊4669只。人均占有牲畜8.2头(只匹)。
全乡现有乡政府周边地区通电,利用太阳能照明的有800户3552人,占总人数的91%;乡政府所在地、原当项乡政府所在地及当洛乡查雀寺各建有移动通讯塔,手机信号覆盖面达25.6%。村村通电视的牧户243户,占总户数的30.37%。
全乡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12余公里,乡村公路为简易公路,解决了近63%牧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公路修建方面具体情况为冬季草场简易公路为70公里,夏季草场简易公路为50公里,简易公路年久失修,风化严重,没有通路的牧户424户,占总数的37%。游牧民定居工程截止2011年末,共实施198套。[1]
2007年4月,在深入开展宣讲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活动中,玛沁县当洛乡以宣讲国家方针政策为根本目的,以倾听群众心声为出发点,以解决百姓实际困难为落脚点,为群众办了六件实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目前退牧还草、零散搬迁,灭治鼠害,结育手术,牧民低保,乡村公路、两基攻坚等六项实事已全部确定。乡政府积极与县三江源办公室协调,确定了2007年实行退牧还草、零散搬迁的143户牧户。已完成移民工程招标工作,4月中旬将在大武破土动工。乡与县畜牧局协调,争取到了21.34万亩的春季灭鼠项目。该项目分5个点进行灭治鼠害,并组织乡机关干部分赴各灭鼠点开展蹲点式工作,与民工同吃同住,务求实效。
县中医院组派5名医务人员赴该乡为交通不便、经济困难的10余名妇女实施了结扎手术。
在调查了解,充分征求牧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与以纳入低保的牧户名单在群众大会上公布,会议期间接受群众监督。
当洛乡政府利用宣讲1号文件精神期间群众比较集中之机,组织第四、五两个牧委会的党员、团员、民兵等人员,义务维修两个牧委会间的乡村公路,为牧民群众服务。
组织干部职工全体参与,逐村逐户进行调查、登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抽调乡寄校4名教师和乡派出所2名干警,投入经费12000余元,组织全乡81名补偿教育对象分点进行了第一阶段为期7天的补偿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