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苯磺酰胺

对甲苯磺酰胺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对甲苯磺酰胺(PTSA)

CAS:          70-55-3

分子式:      C7H9NO2S

分子量:      171.22

中文名称:  对甲苯磺酰胺

                   4-甲苯磺酰胺

                   4-甲基苯磺酰胺

 

英文名称:  p-Toluenesulfonamide

                   4-Toluenesulfonamide

                   4-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4-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4-toluenesulfanamide

对甲苯磺酰胺产品信息

对甲苯磺酰胺上游原料

 对苯二甲酰氯、液氨。

对甲苯磺酰胺下游产品

荧光涂料色浆淡黄、荧光涂料色浆柠檬黄、荧光涂料色浆金黄、荧光涂料色浆橘红、荧光涂料色浆桃红G、荧光涂料色浆桃红B、荧光涂料色浆大红、荧光涂料色浆红青莲、荧光涂料色浆青莲、荧光涂料色浆宝蓝、荧光涂料色浆蓝、荧光涂料色浆绿、荧光桃红G、荧光桃红B、格列齐特。

对甲苯磺酰胺生成方法

    由对甲苯磺酰氯与氨水反应而得。;首先将部分HN3水加入反应锅内,搅拌下加入对甲苯磺酰氯,温度自然升至50 ℃以上,待温度下降后再加入剩余的氨水。于85~90 ℃反应0.5 h。至pH值为8~9时结束反应。冷至20 ℃,过滤,滤饼用水洗,得粗品。再经活性碳脱色,碱溶,酸析,甩滤,干燥得产品。[1]

测定邻与对甲苯磺酰胺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邻、对甲苯磺酰胺。通过实验优化了色谱条件,测得邻、对甲苯磺酰胺浓度在(25~1000)滋g/mL 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0.9969,检出限分别为10滋g/mL、25滋g/mL,精密度试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5%、1.47%。该方法适用于邻、对甲苯磺酰胺的检测。[2]

物化性质

熔点138.5-139℃

沸点  221℃ 。

性质:  白色叶状结晶。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和乙醚。其水合物熔点为105℃。

外观         白色片状结晶体    

含量          ≥99.0%   

熔点          ≥136℃     

pH值         6.5~7.0

重金属      10PPm

Cl               50ppm

SO4           35ppm

Fe              10ppm

干燥失重   ≤ 0.2%

灰份           ≤0.05%   

色度           20APHA

邻位      ≤0.2%

用途

用于制造增塑剂、消毒剂、防霉剂、杀真菌剂、木材光亮剂。也可用于生产合成树脂、涂料、萤光染料等制药。用于有机合成。对甲苯磺酰胺主要用于合成氯胺-T和氨磺氯霉素(Tevenel)。

相关应用

对肿瘤灭活作用

观察对甲苯磺酰胺注射液(PTS)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局部注射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量效关系,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参考.

制作SD大鼠皮下移植性肝癌模型.取42只随机分为Ⅰ~Ⅵ组,每组7只.Ⅰ组为对照组,经皮向瘤体内注射生理盐水0.10ml;Ⅱ~Ⅵ组为实验组,分别经皮向瘤体内注射ITS 0.02、0.04、0.06、0.08、0.10 ml;注射后24h处死,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对照组肿瘤组织未见病理变化,瘤细胞生长活跃;PTS实验组于治疗后24h,肿瘤组织均出现范围不等的凝固性坏死,坏死范围随PTS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注射剂量与肿瘤坏死区体积呈近似直线关系.其函数关系式为:肿瘤坏死区体积V(cm3)=.0.018+2.595Y(Y为PTS注射剂量,单位ml).[3]

瘤内注射实验

观察对甲苯磺酰胺(para-toluenesul-fonamide,PTS)瘤内局部注射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制作SD大鼠皮下移植性肿瘤模型,将60只荷瘤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PTS组、无水乙醇组、乙酸组和对照组,分别经皮瘤内注射330g/L PTS、无水乙醇、500mL/L乙酸和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肿瘤及心肝肺肾等组织病理变化、抑瘤率和生存时间.结果:330g/L PTS、无水乙醇和500mL/L乙酸均致肿瘤坏死,无水乙醇组和乙酸组坏死区内可见残留癌细胞:PTS治疗14d后肿瘤抑瘤率与无水乙醇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4.4%vs 52.0%,P<0.05),治疗21d后肿瘤抑瘤率明显高于无水乙醇组和乙酸组,差别有显著性(92.0%vs 68.7%,75.9%,P<0.05);PTS组荷瘤大鼠生存时间与无水乙醇组和乙酸组比较,明显延长(55±4.2d vs 45±3.2d,46±2.2d,P<0.05).[4]

瘤内注射结合治疗

观察放疗及化疗结合对甲苯磺酰胺(PTS)瘤内局部注射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制作裸鼠皮下移植性肿瘤模型,将60只Balb/c(nu/nu)裸鼠随机分为6组,即PTS组、放疗组、放疗+PTS组、化疗组、化疗+PTS组和对照组,分别经皮瘤内注射PTS、局部肿瘤单纯放疗、瘤内注射PTS+局部肿瘤放疗、局部肿瘤经尾静脉注射丝裂霉素化疗、瘤内注射PTS+局部肿瘤经尾静脉注射丝裂霉素化疗、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抑瘤率和生存期.结果 (1)放疗、化疗、PTS和放疗、化疗分别结合PTS局部肿瘤注射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放疗、化疗结合局部肿瘤注射PTS抑制肿瘤生长又优于单纯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放疗、化疗、PTS和放疗、化疗分别结合PTS局部肿瘤注射裸鼠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别.[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