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麻风

鼻麻风

目录导航

疾病描述

鼻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临床表现

鼻麻风最多见,且为麻风病变最早受侵犯的部位之一。几乎都为瘤型麻风。病变早期侵袭毛囊,鼻前庭鼻毛脱落,发生溃疡,鼻腔粘膜下结节性侵润结节溃破可致难愈的溃疡或瘢痕性粘连;晚期因粘膜腺体萎缩,鼻腔干燥结痂而呈现累死萎缩性鼻炎的变化。严重者鼻中隔软骨部穿孔,鼻小柱破坏,鼻尖下塌贴近上唇,易与萎缩性鼻炎和梅毒所致的鞍鼻区别。鼻麻风鼻分泌物中常带有大量麻风杆菌,故传染性很强。

检查诊断

1. 麻风是通过接触传染的慢性传染病,故患者一定有接触史。

2.根据鼻局部表现可初步诊断。

3.特殊检查。

4.细菌学检查 取鼻分泌物或粘膜组织液涂片,用抗酸染色可发现麻风杆菌。

5.病理学检查 局部取组织切片,常规染色。

6.麻风菌素试验 瘤型麻风患者对麻风杆菌抵抗力弱,该试验呈阴性,结核样型患者对麻风杆菌抵抗力强,该

试验呈阳性。

诊断:

根据麻风病接触史及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的典型损害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在病变部位取分泌物或活体组织检查,找到麻风杆菌即可确诊。发生于上呼吸道的麻风病变须与结核、梅毒想鉴别。

治疗措施

1.抗麻风治疗 主用砜类药物、氨苯砜、苯硫脲等。

2.辅助治疗 糖皮质激素、多种维生素等。

3.对症治疗 止痛药、1%~3%链霉素滴鼻。

治疗方法

患者应树正可治愈的信心。以全身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仅占次要地位。

    1.全身治疗

对麻风杆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主要有类(氨苯砜、醋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以及硫酰胺类(丙硫只烟阱)。以往多采用单种氨米矾治疗,但其耐药性

勺复发日益增多,故现主张在氨禾砜、利福平、氯法齐明及丙硫异烟阱等四种药物中任选——种联合治疗。

①氨苯砜:抑制麻风杆菌生长繁殖。大剂量右杀菌作用,疗效肯定,价廉,为日前治疗麻风的丰要药物之一  。口服每日100mg,每周服药6日,停药1日,直到痊愈。

②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迅速显著的杀菌作用.一次剂量为600一1500mg,在几日内就可杀灭99%的活菌。本药近期疗效灯.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易产生耐药性,不宜单用。

③氯法齐明:能干扰麻风菌的核酸代谢。具有弱的杀菌作用,并有抗炎作用,故不仅能治疗麻风病。还可桔抗II型麻风反应。治疗麻风病每口100mg或每周服3次。治疗麻风反应时,开始每日 200-300mg,待反应控制后缓慢减量。

④丙硫异烟肼:对麻风杆菌行小度杀菌作用,杀菌速度小于利福平大于氨苯碉。用法为100m8,每日3次,易产生耐约。

联合用药的治疗要规则、剂量和疗程要足够。其目的为: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杀灭麻风杆菌,消灭其传染性;防IL疗程小复发;疗程结束后使复发率下降到1%以下;保证停IL治疗后,即使复发,麻风杆菌仍对氨苯砚敏感。

   2.麻风反应的处理 

发生麻风反应,应尽快处理,以防止畸形产生或加重,除严重的麻风反应或明显与抗麻风药有关的反应可暂停抗麻风药物外,—般不停药,可维持或减小药量。治疗麻风反应有以下几种药物:

①沙利度胺(反应停):开始每日200一400mg,分3次服用,1—3日症状控制后,逐渐减至维持员每日50mg本药对II型麻风反应效果较好。型麻风反应则差。本药孕妇禁用。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两型麻风反应均有效,能较快地控制麻风反疥的症状.但减星和停药后易复发,须重复治疗,故仪用于反应严重

的患者。开始剂量宜大.泼尼松每日60一80mgI以后逐渐减量。②氯法齐明:对麻风病及麻风反应均有效,但由少出现作用缓慢,故丁严重麻风反应司与皮质激素并用,反应控制屑激素逐渐减量。

③普鲁卡因:静脉注射采用o.1%一o.25%溶液,50一300mg,每日1次‘神经肩者Df在神经周围做局部封闭。

       3.局部治疗 

鼻部清洗以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有疵皮阻塞者,可用碱性液冲洗、清除。局部溃疡可用化学药物烧灼或进行电烙术。萎缩性鼻炎可用—‘殷油剂或链霉素液映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