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掐丝珐琅

清代掐丝珐琅

中文名 清代掐丝珐琅
目录导航

流传日本

  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七宝烧的制作过程同景泰蓝相似,即以金属为胎,用细细的金属丝掐成各种图案轮廓,将其烧焊在内胎上然后,再根据图案所需颜色涂点相应的珐琅釉料,精心烧制,最后镀光,整个制作过程需三十多道工序。

主要工序有七道:制胎、掐丝、烧焊、点釉、烧釉、打磨、镀光。各道工序中最为细致复杂的是掐丝和点釉技术,而烧釉和打磨一般要经过多次。珐琅颜色比较多,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一般来说,单色七宝烧较为少见。不过,也有透明釉七宝烧,即在经过艺术加工的金属坯胎上涂饰透明珐琅釉,经烘烧后露出胎上的花纹或图案。七宝烧的产地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京都地区。

清前作品

元代作品

  【名称】:元掐丝珐琅勾莲纹双耳三足炉

  【类别】:珐琅器,掐丝珐琅器

  【年代】:元代

元掐丝珐琅勾莲纹双耳三足炉为后改器,仿古鼎式,双冲耳,三柱足。炉口沿下一周草绿色釉地上饰缠枝白色小花,腹以下施宝蓝色釉为地,腹部饰紫、黄、深紫、白、红、黄各色勾莲6朵,三足及炉底均饰缠枝花卉纹。炉内、口沿及双耳镀金。无款识。此器釉色丰富纯正,有红、白、黄、草绿、紫、翠绿、宝蓝等7种,其中绿釉如翡翠,蓝釉如宝石,具有鲜明的元代珐琅釉色泽特征。此炉造型端庄厚重,三足及器里为后配,系元末明初的仿古佳作。

明代作品

  【名称】: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薰

  【年代】:明早期

  【类别】:珐琅

  【尺寸】:口径14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薰为圆球形,盖、器各呈半球状,中部有启盖钮可以开合。炉内有以大中小3层活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各环轴与炉耳轴成交错十字形,无论外层球体如何滚动,悬于三环中心的炉体总会保持水平状态,无倾斜之弊,故此器又称“悬心炉”。薰外表通施天蓝色珐琅釉作地,饰各色缠枝莲3层共12朵,掐丝细致,填釉饱满,色泽稳重,纹饰流畅。盖顶、炉底及口缘处均有铜镀金圆形镂花古钱纹透孔。

  此器为熏香用具,结构设计奇特、精巧、合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已发现数件银质悬心炉,但明早期掐丝珐琅悬心薰炉此为仅见。

花丝镶嵌花丝镶嵌(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