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不绝、恶露不净就是产后3周以上,仍有阴道出血。常见于三种情况:
是组织物残留,可因妊娠月分较大,或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原因,也可因手术操作者技术不熟练,致使妊娠组织物未完全清除,导致部分组织物残留于宫腔内。此时除了恶露不净,还有出血量时多时少,内夹血块,并伴有阵阵腹痛。
是宫腔感染,可因人流后洗盆浴,或卫生巾不洁,或人流后不久即行房事,也可因手术操作者消毒不严密等原因致使宫腔感染。此时恶露有臭味,腹部有压痛,并伴有发热,查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
是宫缩乏力,可因人流后未能很好休息,或平素身体虚弱多病,或手术时间过长,耗伤气血,致使宫缩乏力,恶露不绝。
由于症状表现不一,治疗也不尽相同,故应及时去医院请医生查找恶露不净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产后恶露不绝是由于产时劳伤经脉,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而致产后3周以上,仍有阴道出血者。相当于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轻度感染,胎盘、胎膜残留。
正常情况下,产后3周左右恶露即净,若超过3周恶露仍不净,则为病理现象。量或多或少,色或淡红或深红或紫暗,或有血块,或有臭味或无臭味;产妇常伴有腰酸痛、下腹坠胀疼痛,有时可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不良。
产生产后恶露不绝的原因很多,如子宫内膜炎;部分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肌炎或盆腔感染;子宫粘膜下或肌壁间肿瘤;子宫肌腺瘤;子宫过度后倾、后屈;羊水过多,胎盘过大使子宫肌肉收缩力弱而影响子宫复旧,等等。户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也可引起子宫出血。
中医认为,该病发生的机理,主要是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其病因主要是气虚、血瘀、血热。患者素体虚弱,或孕期饮食伤脾,或产时失血耗气,或产后劳倦过度伤及中气,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致恶露不绝;产后血室正开,寒邪内侵胞宫与血相结,寒凝血瘀,或七情所伤,气滞血瘀,或气虚运血无力,余血滞留为瘀,或胞衣残留,影响冲任,总之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而出现恶露不绝:素体阴虚,产时失血伤阴,营阴更亏,虚热内炽,或产后过服辛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均致血热扰于冲任,造成恶露不止。
西医认为,该病属晚期产后出血范畴。其病因主要是子宫复原不全,当部分胎盘、胎膜残留或感染而影响子宫收缩和复原。产妇其他全身因素,如患有慢性疾病、失血过多、过度疲倦、体质未能恢复,或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瘤等局部因素,均可影响子宫复原不全。其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壁切口裂开、手术时止血不彻底或因术后感染,影响子宫复原而导致流血不止。此外,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粘膜下肌瘤亦可表现恶露不止。
注意分娩中有无宫腔内操作,胎盘、胎膜是否经过检查,子宫复旧情况如何。必要时作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刮宫也是一种治疗。治疗方面尚可使用于宫收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有炎症可使用抗生素。
中医学认为恶露为血所化,产后气血两虚或瘀血停留,均可导致恶露不断。产妇体质素弱,气阴不足,产时失血耗气,正气愈虚;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不能摄血;或因产后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以致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止。产后胞内瘀血停留或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与血相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以致恶露淋漓,日久不尽。所以该病的治疗应着重补虚和祛瘀,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产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感染而致恶露不止者,尚当使用清热解毒法,不可拘泥于“产后宜温”之说。此外,收敛止血也不可忽视,可与活血化瘀法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恶露止后,常用益气养阴药随证加以善后收功。
产后3周以上阴道仍有少量出血。妇科检查可确诊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轻度感染,或胎盘。胎膜残留。以排除绒癌及恶性葡萄胎。
产后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 ——《胎产心法》
一、气虚:素体气虚,正气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冲任失固,不能摄血,以致恶露不绝。
二、血热:素体阴虚,复因产时失血,阴液耗损,阴虚生内热,或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净。
产后恶露不绝三、血瘀: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血为寒凝;或因七情所伤,血为气滞;或因产留瘀,胞衣胎膜残留为瘀,瘀血内阻,新血难安,不得归经,以致恶露不净。
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中药名方“ 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由益母草、红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药组成,产后恶露膏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1、中医疗法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无臭味,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恶露过期不止,血量较多;血失气化,则色淡,质稀,无臭味;气虚中阳不振,则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中气不足,失于提挈,则小腹空坠;气虚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摄血。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二、血热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质稠粘,气臭秽,口燥咽干,面色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产后营阴耗损,虚热内生,气郁化热或感热邪,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故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血被热灼,则色深红,质稠粘,气臭秽;虚热上浮,故面色潮红;阴液不足,则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举例:保阴煎加煅牡蛎、炒地榆。
若兼乳房、少腹胀痛,心烦易怒,恶露中夹有血块,口苦咽干,脉弦数者,此属肝郁血热之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
三、血瘀型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则恶露过期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块;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瘀滞稍通,故使痛减。舌紫黯,脉弦涩,为瘀血阻滞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生化汤加牡蛎、茜草、三七。
若兼口干咽燥,舌红,脉弦数者,酌加地榆、黑黄柏以清热止血。
2、简便疗方
①羊肉500克,党参、当归、山药各25克,佛手15克。羊肉1切块,余药布包,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后小火煨炖2小时,去药渣,调味后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服7~8日。
②羊肉150克,熟地、生姜各60克。加酒煎煮,取汁服。
③母鸡1只,黄芪、党参、山药各30克,干姜10克,去核大枣10枚,精盐适量。将鸡杀后去杂、洗净,用药布包,纳入鸡腹内,隔水蒸熟后去药渣。切块调味,分2日吃完。
④益母草、马齿苋各3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前二者水煎取汁,粳米煮粥待熟时加入药汁及红糖。
⑤取山楂30克,香附15克。浓煎顿服。
3、其它疗法
1、体针 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补法。亦可施文灸。用于气虚型产后恶露不绝者。血瘀者取中极、石门、地机等穴,施泻法后,方可施灸法。以上都是每日1次。
2、耳针 取子宫、神门、交感、内分泌、脾、肝、肾、皮质下等穴。每日1次,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以上耳穴亦可用油菜子贴穴按摩。用于虚证恶露不绝。
1、预防
(一)、产后恶露不绝的预防
1.分娩前积极治疗各种妊娠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阴道炎等。
2.对胎膜早破、产程长者或剖腹产后,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
3.分娩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全,如有残留者及时处理。
4.坚持哺乳,有利于子宫收缩和恶露的排出。
(二)、预后
如治疗及时会很快痊愈,恶露干净。如治疗不及时,或身体抵抗力差,有可能会发生产褥期严重感染或遗留慢性盆腔炎。
2、保健
①分娩后绝对卧床休息,恶露多者要注意阴道卫生,每天用温开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部。选用柔软消毒卫生纸,经常换月经垫和内裤,减少邪毒侵入机会。
②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要严密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③卧床休息静养,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安慰病人,消除思想顾虑,特别要注意意外的精神刺激。
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祛除秽浊之气,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若血热证者,衣服不宜过暖。
⑤恶露减少,身体趋向恢复时,可鼓励产妇适当起床活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和胞宫余浊的排出。
⑥产后未满50天绝对禁止房事。
⑦加强营养,饮食总宜清淡,忌生冷、辛辣、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为免温热食物助邪,可多吃新鲜蔬菜。若气虚者,可予鸡汤、桂圆汤等。若血热者可食梨、橘子、西瓜等水果但宜温服。
⑧属血热、血瘀、肝郁化热的病人,应加强饮料服食,如藕汁、梨汁、橘子汁、西瓜汁,以清热化淤。
⑨脾虚气弱的病人,遇寒冷季节可增加羊肉、狗肉等温补食品。肝肾阳虚的病人,可增加滋阴食物,如甲鱼、龟肉等。
1.防止产程延长和并发症发生,减少气血耗损,防止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发生。
2.临产分娩时注意保暖,防止因寒致瘀血留滞导致的产后恶露不绝。
3.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500毫升,血性恶露约持续3天,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并再持续2~3周干净。如发现血性恶露1周以上,量多或如月经量就应到医院去检查和治疗。
4.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三种情况其发生比例约是2:1:1。故可疑产后恶露不绝者,应该做妇科检查、B超、β-HCG,以及诊断性刮宫。如伴咳嗽、血痰或反复咯血者,应作肺部X摄片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