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石灯,可能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在50多年前,电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它可是为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的“功臣”。不过,“功臣”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从群众头疼的“臭瓦斯”到人见人爱的“香饽饽”,电石灯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在电灯没有发明以前,在工业化国家一般以电石灯照明。
电石灯简单来说,过去的电石灯用生铁铸成,不但重量大、价钱高,而且进水量不容易控制。如果进水门开大了,进水过多产生大量乙炔,气体会从进水门排出,产生冒泡现象。由于电石中往往含有杂质,导致产生的乙炔气体不纯,臭气难闻,有时甚至着火。有的群众见到电石灯冒泡时,立即将进水门拧死,乙炔只能从灯头孔往外排,发出吱吱的响声,作用力导致很多灯头都鼓了起来。
由于上述缺点,群众对电石灯印象不好,宁愿用煤油灯也不愿用电石灯。山东省莱西县文教科于科长说:“那批灯发下来后,来凤区扫盲学校的校长亲自点起两盏来试验,其中一盏没过多久就鼓了灯头,吱吱的声音和巨大的光亮导致人们再也不敢试验了。”发到该区的50多盏电石灯,只有民办学校领了两盏,其余的没人再要。领了灯回去的民办学校校长说:“那批灯算是不能用,一会儿不去弄它,它就不亮,亮大了就冒臭气。”他指着教室房梁说:“幸亏只要了两盏,我们干脆把它挂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