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文化

目录导航

简介

前言

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化本性必然要求企业成为出色的团体公民,要求企业活动道德化,要求企业除了承担传统的经济角色之外,还要承担社会代理人的社会角色。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代理人,就应该不仅为其所有者服务,而且也要为员工、消费者、所在社区群体等利益相关者服务。

文化特征

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的特征:

1.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的社会责任。如劳动标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这一类的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由相关的政府机构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建设来强制推行的。

2.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社会责任。如更高的劳动标准、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慈善事业等。这一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建立在企业对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发展关系认可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

前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其监管者是政府和司法部门;后者是企业长期赢利的重要因素,其监管者主要是广大的劳动者、消费者和公众。我国的许多企业对社会责任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低水平阶段,不少企业的行为是不择手段地赚钱,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投入降到了最低,国家强制的社会责任成了一纸空文,更不用说自发的社会责任了。近几年来接连发生的各种劣质产品事件、矿难事件,说明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意识刻不容缓。 [1]

相关文章

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否讲导向、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关系到文化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文化企业自觉担当社会责任,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文化企业的一贯要求,更符合企业发展、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由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文化企业首先是企业,是企业就要符合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不是从来就有的,对其性质、责任的看法和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的兴起为标志,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推动下,社会责任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企业“道德革命”。企业不仅是追求私人利益的“经济人”,更是创造社会价值的“社会人”;不仅是政府管理的客体和对象,更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一句话,企业已经成为不同社会人群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发展进步的社会共生系统,现代企业不仅要向社会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还要向社会尽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由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文化企业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而精神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这就决定了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与其他物质产品生产相比,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一是供给主导性。与其他工商产业是需求决定供给相反,文化产品往往是供给决定需求,即供给创造需求、供给培育需求。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是基本需求,而文化需求则往往是衍生需求,需要经验体验来开导和培养。只有当文化积淀、文化创意成为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的产品后,人们才会追随产品、响应潮流,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文化供给不是被动地适应需求、满足需求,而是主动引导需求。文化企业有责任培养人的健康情趣,在文化产品生产中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二是价值溢出性。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商品,是包含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在内的“意义综合体”,具有典型的“价值溢出效应”,也就是说,生产的看似产品,传递的实为价值;流通的看似产品,流动的实为思想;消费的看似产品,接受的实为观念。一个文化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它的扩散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三是成本外部性。文化企业也叫内容性企业、创意性企业,其核心生产要素就是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却并不算成企业成本。因为文化资源往往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即使是当代文化资源,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也不再为某人所专有,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而不必再由使用者额外支付经济成本。但是,无偿使用不等于无责使用。文化资源大都是稀缺资源,有的还属于濒危资源,一经过度使用或破坏就难以修复甚至永不再生。因此,文化企业有责任树立礼敬的态度、可持续的理念,决不能过度开发和消耗文化资源。文化产品生产的这些规律要求文化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感,生产的产品能够既悦目又养心、既叫座又叫好,能够将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公众,决不能片面追求发行量、卖座率、收视率,决不能为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文化立场。

第三,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由文化企业的特殊性质和核心竞争力决定的。文化企业不是一般企业,不仅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要成为新的文化增长点。文化是文化企业的灵魂,文化企业是以文化资源为资本投资、以市场需求为直接目标、以文化产品服务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企业,是市场化、产业化的文化行为主体。归结起来,企业是外壳、是载体、是手段,文化是内核、是根本、是目的。这就决定了,承担社会责任对于文化企业来说,不是所谓的成本或负担,而是永续发展的潜在机会;不是简单的道德约束或慈善伦理,而是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不是装点门面、公关宣传的招数,而是其生存发展之必需、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自觉担负社会责任,是文化企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企业除要合法经营纳税、遵守市场规则、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社会公益外,更要履行好社会责任。

一要引导文化企业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着一个文化企业的生命长度。要引导文化企业树立文化立企、文化兴企的理念,对文化繁荣发展有高度责任感和主动担当,把文化自觉贯穿到从企业使命、目标、战略的制定到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的全过程,从而使企业经营适应国家文化政策法规要求。文化企业家不仅要当好生意人,更要当好文化人,一定要把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看得比泰山还重,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社会效益第一,什么时候都不能为蝇头小利而逃避社会责任。

二要制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特点,要把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提上日程,尽快明确我国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确定不同时期推动社会责任的优先重点,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建立科学的文化企业社会效益评估体系,对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价值导向等因素给予更有效的评价。同时,制定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政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资金、技术、市场准入等方面优惠政策,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要限制其使用社会公共资源。

三要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在文化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外,还要探索设立类似社委会、编委会的专门机构,负责文化产品生产的内容把关和指导,从而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使讲导向、讲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动力。要制定和完善法人、岗位、职业、产品等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登记备案、年检制度、加强岗位培训等多种行业监管手段,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文化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机制。

四要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举措,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及时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从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