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图1 中山渔民销售中山脆肉鲩[1]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2]
中山脆肉鲩的养殖经过了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至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大多数脆肉鲩的养殖户都是买回养殖2年的鲩鱼来培养脆肉鲩的。[3]
中山市东升镇是原产地和主产区,21世纪以来,该镇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图2 中山脆肉鲩养殖[4]鼓励和大力发展以脆肉鲩为主导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培育壮大“东裕”牌脆肉鲩品牌,使脆肉鲩养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养殖面积达10240亩,占全中国的六成以上,广东省70%,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镇。2007年,中山市首届脆肉鲩美食节的成功举办,既让具有“中国脆肉鲩之乡”美誉的东升镇蓬荜生辉、蜚声海内外,更使东升镇“东裕牌”脆肉鲩成为众多美食家追逐的热点。与此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东升镇脆肉鲩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20多个城市及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在东升镇仅脆肉鲩养殖产业一项,就使农民一年增收超过2亿元,脆肉鲩已真正成为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拳头产品和富民支柱产业之一。[2]
中山发展脆肉鲩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73年,中山人便在长江水库利用水泥池、采取循环水饲养方式,成功培育出了肉质结实爽脆、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的一种鲩鱼,后称脆肉鲩。20世纪80年代初,东升镇在中山率先采用池塘试养脆肉鲩,经过20多年摸索、实践和积累,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亩产由过去的750公斤提高到1710公斤。2006年3月,“东升镇脆肉鲩高产增效技术示范”项目,经广东省权威机构鉴定,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2]
2009年,东升镇的“东裕”牌脆肉鲩正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允许使用中国绿色食品专用标志。2006年,东升镇的东裕牌脆肉鲩已获“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同年6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授予东升镇“中国脆肉鲩之乡”称号,该镇成为中国第一个以脆肉鲩命名的特色水产乡。2008年,中山脆肉鲩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对中山脆肉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山脆肉鲩产地范围的函》(中府函〔2007〕16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所辖行政区域。[5]
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5]
(一)品种。
草鱼。
(二)养殖用水要求。
全部采用保护区范围内的西江水,盐度常年保持在0.3‰至0.4‰,每年水温在25℃以上的天气超过200天。
(三)养殖技术。
1、鱼种要求:当地培育的大规格鱼种,投放规格为≥2.0kg/尾。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300尾/667㎡(亩)。
3、饲料的使用和要求: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蚕豆为主,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至5%。搭配适量象草等青饲料。精、青饲料比例为7:3。
4、日常管理:
保持养殖鱼塘水深2.5米;养殖鱼塘水透明度25cm至于30cm,视水质,适量套换水。
5、捕捞:上市规格≥5.5kg/尾。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脊骨较僵硬,肉质紧密、爽脆软滑、带有韧性,肉丝不易拉断。
2、理化特征:将鱼肉切成2mm至3mm薄片,在开水中煮30分钟以上不破碎;鱼背肌肉水分≤79.00%,脂肪≥1.63%,钙≥0.47mg/g,谷氨酸≥0.47mg/g。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5]
中央人民政府网:脆肉 鲩鱼养殖成为中山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图1来源)21 食品商务网:名牌带来高效益 中山脆肉鲩年产值4.66 亿(生产养殖情况参考) 中国水产养殖网:2009年广东 东升脆肉鲩 美食节4天拉动消费3050万(养殖技术参考)温州 海洋渔业网:热销(图2来源)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东海大米、丹江口翘嘴鲌、莆田桂圆、莆田枇杷、中山脆肉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8年第132号(地理标志内容参考,技术质量要求见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