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铜

斑铜

中文名 斑铜
历史 明末清初
地址 云南
目录导航

品类

斑铜是中国云南独有的金属铜加工,分为煅打斑铜和铸造斑铜两类。被称为“金属宝石”的煅打斑铜工艺为云南会泽县所特有,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稀世珍宝。其厚重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美术佳品。

云南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点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练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目前已形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其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佳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斑铜作为主要陈列品展示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

奖项

云南斑铜工艺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定为同外国元首馈赠的国家级礼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孔雀明王、如来佛祖等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永久珍品收藏。

1914年,由云南会泽铜匠制作的“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奖。

制品种类

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1]。 生斑:即采取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被称之为稀世珍品。 熟斑: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不愁原料,产品较为丰富。斑铜工艺,无论“ 生斑”还是“熟斑”,自问世之时起,就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优美的神韵使人倾倒。

斑铜分为生斑和熟斑。

“生斑”的原料是用东川、会泽一带的自然铜,即铜矿附生矿中含有其他金属杂质之结晶者。自然铜颇不易得。找到自然铜块,先要凿去杂质部分,选含铜量高达90%以上、并含金、银、锡等有色金属的整体铜块进行加工。经过反复锤打成片、成形后,金、银、锡等有色金属遂以斑花形式呈现于铜器的表面,所得器物,即为生斑工艺品。

生斑制品的特点是较薄,有焊口,斑纹较小,呈黄色,棱斑,有锐角,为天然构成,有很好的折光性和立体感。由于其色彩瑰丽斑驳,金黄交错、铜中透斑。加上做工精湛,造型浑厚古朴,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产品。充分体现了滇铜之美,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产品之一。然而,生斑铜遇到手上的汗液也很容易发生氧化而变黑。

所谓“熟斑”,是在熔化的纯铜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其他金属,在‘混而不合’的状态下,经过一系列浇铸成型、磨光、用化学药品着色显斑等特殊工艺处理而成。乃是以高品位的人工合成铜基合金,以特殊配方经传统工艺显色、显斑而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熟斑斑纹略呈放射状,但形状、大小分布有致,生动自然。造型较“生斑”细致、复杂,造型也更为典雅、丰富。

由于生斑原料太少,所以约在20世纪初,昆明一带的铜匠又创制了熟斑工艺品,至今约有100年的历史。熟斑熟斑产品较厚重,无焊口,斑纹的花型较大,呈红色。由于采用铸造方法,成型性能好,所以品种很多。多为花瓶、香炉器皿、墨盒文具和动物造型。熟斑的绝密生产工艺已为昆明市斑铜厂获得,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外形风貌

“云南斑铜”顾名思义是着眼在“斑”字上,因其表面樱桃红——棕红底色所呈现出来的金色斑花而得名。

由于这种工美品具有神秘瑰丽的斑花,端庄古朴的造型和雍容华贵的特点,形成了与其它金属工美品绝然不同的风貌。而斑花的生成必须从原料起始就要进行选择或严格的配制,后经煅打或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制作过程中的加工技巧的运用,以及最后的表面化学处理,最后,还必须有较好的造型、雕饰基础,才能得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因此,斑花、色泽和雕饰、造型便构成云南斑铜艺术性得以体现的主要因素。

熟斑的历史

产生于20世纪初,为昆明一带的铜匠所创。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省城昆明成立“昆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曾吸收部分斑铜艺人参与斑铜的开发和研制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工艺美术研究所完成了熟斑斑铜工艺美术品的研制。从此,熟斑斑铜作为一项成熟工艺美术的生产,才开始逐步进入规模化的工厂生产。

熟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斑原料的紧缺状况,而且为斑铜的铸造成型和精细加工提供了方便。

熟斑以明显区别生斑的色泽班花的生动性及设计造型的多样性,一跃而成为云南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作品作为国宝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制作工艺

生斑的生产工艺很复杂,有数十道工序,有的工序须反复多次,稍一疏忽即前功尽弃。有十来道工序全靠一锤锤敲打,烧一火,打一次,一件产品要烧几十火,打几万锤方能定型。生斑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料和净化:斑铜器制作须用上好的生铜(自然铜),选出自然铜中的精华,并把其中的石头、碴子等用凿子剔除。生斑质量的好坏与自然铜的纯度和品质有很大的关系。

(2)锻打成型:在砧子上,用铁棒和锤等工具把自然铜反复锻打,使其柔软成团状,再打成器皿的初坯。有时还要放在旋床上,用刮刀刮去多余部分,使器物成形。

(3)烧斑:烧斑尤为重要,是关键。首先烧斑须用上好的栎炭(俗称钢炭),在屋内堆一大堆,将工件埋置其中,然后,让其自然烧炼,通风、升温、时间长短有严格的要求即“火候”的把握.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是无法胜任的。如温度过低,原料中某些成份难以聚集、游离而形成晶型;过高则工件型毁熔化。

(4)整形:经过初次烧斑后,把坯放在砧子上,用锤等工具进行锻打整形,在旋床上刮料修饰,据说,以后还要经过数十次反复烧斑、反复煅打整形的过程,这实际上是精加工过程。

(5)煮斑、提斑和露斑:工匠说,先进行煮斑处理,再提斑作色,作色的药方是祖传的。

(6)打磨:用碳粉对器物里外进行打磨处理,最后把黑灰洗去。若有不同的部件,还要进行组合(焊接等道工序)方制作而成。制作的工具有脚踏式旋床、铁砧子、自制木风箱、小铁锤等。脚踏式旋床上有一个头,可把铜坯粘在上面车,进行加工处理。

一件生斑工艺品的制作周期很长,往往要做一个多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般是师傅做掌钳子、烧斑等关键活,而徒弟则做平挫、打磨等下手活。由于生斑材质较脆,又要经过锻打才能成型,所以废品率很高,稍不注意,前功尽弃。其中,烧斑工序是生斑制作技术的关键,温度过低,原料中的成分无法结晶,过高又被融化而毁坏器型。所以,烧斑的操作过程不示外人,甚至外姓徒弟也不得见。

从工艺制作技法上看,斑铜的制作吸收了历代中华工艺技能精华,包括铸、敲、锤、镂、錾、镶、镀、掐等,以及独特的表面处理技术。其中錾刻工艺是金属工艺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錾刻工艺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作品艺术表现力的好坏。斑铜工艺掌握的錾刻技法大致有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工艺表现方法。阳錾与阴錾是凹凸高浮雕主要表现方法,对工艺与工具的要求很高,要根据需要制作不同型状的錾头或錾刀。一类錾头不锋利,錾刻较圆润的纹样,不致把较薄的金属片刻裂,另一类錾头锋利如凿子,錾出较细腻的纹样。在制作时又分为两种,一种线条为挤压出来的,另一种为剔出来的。錾刻技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平錾是很原始的工艺表现手法,据考证,早在2500年前即已运用于简单的装饰造型之中。斑铜的平錾工艺是学徒最早接触斑铜工艺制作的“入门基础教程”。镂空是錾刻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要錾去设计中不需要的部分,形成透空的纹样。錾刻技能是在长期的借鉴和摸索中逐渐成熟。

会泽铜辉斑铜工艺制品厂师傅郭德宏说:

“生斑的制作特别讲究,必须要用95%的自然铜,一点一点地锻打,再用高温来烧(炼制)斑。有的工序、程序要反复多次,有十来道(工序)都是靠我们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要烧一火,再打一次。可以说,一件产品要烧几十火,打几万锤才能最终成型的。”

据郭德宏师傅介绍,烧斑是最关键的一道工艺。烧斑的炭,必须用上好的栎炭,在屋内堆一大堆,将工件埋置其中;然后,让其自然烧炼,通风、升温、时间长短、火候的把握都有严格的要求,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是无法胜任的。如果温度过低,原料中的某些成份难以聚集、游离而形成晶斑;温度过高则工件型毁熔化。过去的铜匠为生计所迫,工序当中的不少关键技术,师傅都不传授给外姓徒弟,同时还有“传男不传女”之说,因此,斑铜技术未能推广。

由于斑铜需要采用高品位的优质天然铜作为原料,而现在很难找到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同时,手工煅打斑铜不可能像批量铸造那样大规模地生产,即使是打造小猪这样很小的斑铜工艺品,也需要个把月的时间,这直接导致斑铜成品的稀少。再加上斑铜是全手工打造,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独创性”,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会泽煅打斑铜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