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 “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校本部在职教职工5635人,专任教师2416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1名,其中11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88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4名。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有教职工 43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17人 、工程师 4 人,助教 10 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有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的钠回路、高温高压水回路、核辐射物理与防护实验室、反应堆控制与仪表实验室、反应堆结构力学与振动实验室、核电厂系统仿真机等科研和教学设施。 45 岁以下教师占到 4/5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 2/5 。设有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反应堆控制与仪表、反应堆安全及核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方向。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院校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 1 项,省部级二等奖 8 项,省部级三等奖 15 项 , 省部级四等奖 1 项;发表重要论文数百篇,其中 SCI 收录百余 篇, EI 收录 200 余篇;共承担国家级大课题 10 余项。
科研方向主要包括核反应堆物理,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核反应堆安全,核反应堆动力学、控制与仿真,核技术及其应用(包括辐射物理与技术,核测井技术辐射技术,空间离子束,物理辐射成像与医学物理等)。
本研究所建有核辐射物理与测量实验室、热工水力特性实验回路、液态钠回路、核反应堆仪表与控制实验室、核电厂及动力系统仿真室、核电厂运行与事故分析实验室、核工程计算物理实验室等,并拥有并行计算工作站和各类计算软件与 优化计算程序可资利用,从而为科研工作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