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右肝内胆管分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左肝内胆管分为左内叶肝管及左外叶肝管。肝内胆管结石易发生于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狭窄伴管腔扩张、堆积结石。还多见于右前、后肝管汇合成右肝管开口处,胆管结石堆积。正常胆道在PTC、ERCP时直径0.7~1.0cm,管径<0.06cm考虑硬化性胆管炎,管径>1.0cm考虑胆道梗阻,病因为胆管结石、肿瘤、乳头良性狭窄等。肝内胆管轻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下。重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上。
肝内胆管结石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并无胆管狭窄。
肝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
感染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见的是胆道寄生虫感染和复发性胆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人的胆汁培养均可检出细菌;感染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大肠菌属和一些厌氧菌感染时产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胆道感染时产生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结合型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而沉着。
胆汁滞留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必要条件,只有在胆汁滞留的条件下,胆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积并形成结石。引起胆汁滞留有胆道炎性狭窄和胆道畸形;在梗阻的远端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胆流缓慢,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此外,胆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1.维持理想体重。
2.保持运动的习惯。
3.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
4.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5.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6.避免过于疲劳。
7.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8.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1.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
4.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
6.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
7.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炖、清蒸的方式。
8.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
9.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
10.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如果肝内已经形成结石,就必须寻求医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要根据您的情况而定。饮食注意如下。
饮食:
七要:一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二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三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四要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后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喝)。五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六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七要减肥。
五忌:一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二忌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三忌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四忌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五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很多人喜欢进食肥甘厚味,这些食物使血、胆囊的胆固醇增高,久而久之,胆汁淤积,其中的胆固醇容易沉淀形成结石,胆结石长期存留,又会不断刺激胆囊与胆管壁,诱发炎症与癌变。
肥胖的人,大多有饮食失节,脂肪代谢紊乱的现象,胆汁成分会变得比较黏稠,由此也容易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
另外,不吃早餐,不仅容易早衰与疲劳,而且是导致胆结石与胆囊癌发生的一个原因。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胆囊中潴留了大量的胆汁,如果能及时进餐,就容易促进胆汁正常分泌排泄。相反,经常省略早餐的人,胆囊就迟迟得不到有效的食物刺激而无法分泌。长期下来的结果就是,胆汁过久存积在胆囊中,容易形成结石。另外,不吃早餐,到了中晚餐,已是“饥肠辘辘”,难免就会时食更多“好吃的”东西来补充,由此加重胆囊的负担,胆囊分泌与代谢紊乱,也容易诱发胆囊炎与胆囊结石,进而成为胆囊癌。
1、手术治疗一般疗效较好,但右肝管内结石且伴有胆管狭窄者疗效仍不满意,术后还需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
(1)尽可能在手术中取净结石,解除胆管狭窄。
(2)完成胆肠吻合内引流术,保证胆管流出通路通畅。
(3)切除肝内感染性病灶,如左侧肝时局限性病变,可行肝左叶切除术。
2、溶石治疗:可在手术后通过留置的T管,灌注各种溶石药物,如甲基叔丁醚,辛酸甘油单脂,右旋柠烯、二甲亚砜、N-乙酰半胱氨酸等,溶解残余结石。
3、机械排石治疗。
其临床表现往往是很不典型的,具体说来,可以概括如下:
一、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
二、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详细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腹部疼痛:可表现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厉害,周期发作,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2.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3.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
4.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5.合并有重症胆管炎时,全身情况比较严重,且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
6.检查时,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7.全身状况受影响明显,90%病人有低蛋白血症,1/3病人有明显贫血;
8.晚期会有肝、脾肿大及门脉高压表现。
1、超声检查。
2、 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
4、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5、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6.、超声内镜(EUS)。
7、 核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
8、螺旋CT胆管成像。
9、放射性核素扫描。[1]
根据临床表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
肝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胆管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胆囊胃肠道瘘等。[1]
1、手术治疗一般疗效较好,但右肝管内结石且伴有胆管狭窄者疗效仍不满意,术后还需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
(1)尽可能在手术中取净结石,解除胆管狭窄。
(2)完成胆肠吻合内引流术,保证胆管流出通路通畅。
(3)切除肝内感染性病灶,如左侧肝时局限性病变,可行肝左叶切除术。
2、溶石治疗:可在手术后通过留置的T管,灌注各种溶石药物,如甲基叔丁醚,辛酸甘油单脂,右旋柠烯、二甲亚砜、N-乙酰半胱氨酸等,溶解残余结石。
3、机械排石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