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即线管敷设,配管包括电线管、钢管、防爆管、塑料管、软管、波纹管等。
配管可分为明配管和暗配管。明配管是将线管显露地敷设在建筑物表面。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一般管路是沿着建筑物水平或垂直敷设,其允许偏差在2m以内均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当管子是沿墙、柱或屋架处敷设时,应用管卡固定;暗配管是将线管敷设在现浇混凝土构件内,可用铁线将管子绑扎在钢筋上,也可以用钉子钉在模板上,但应将管子用垫块垫起,用铁线绑牢。
除明配、暗配外,配管配置形式包括吊顶内、钢结构支架、钢索配管、埋地敷设、水下敷设、砌筑沟内敷设等。
硬塑料管适用于室内或有酸、碱等腐蚀介质场所的明敷。明配的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时应用钢管保护;埋于地面内的硬塑料管,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段落,也直用钢管保护;硬塑料管不准用在高温、高热的场所(如锅炉房),也不应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
半硬塑料管只适用于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的照明工程。应敷设在预制混凝土楼板问的缝隙中,从上到下垂直敷设时,应暗敷在预留的砖缝中,并用水泥砂浆抹平,砂浆厚度不小于15mm。半硬塑料管不得敷设在楼板平面上,也不得在吊顶及护墙夹层内及板条墙内敷设。
薄壁管通常用于干燥场所进行明敷,也可暗敷于吊顶、夹板墙内及墙体与混凝土层内。
厚壁管用于防爆场所明敷或在机械载重场所进行暗敷,也可经防腐处理后直接埋人泥地。镀锌管通常使用在室外,或在有腐蚀性的土层中暗敷。
(1)明配管固定。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距均匀。管卡与管终端、转弯处中点、电气设备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L,随管径不同而不同。L值与管径的对照见下表1。
管道/mm | 15~20 | 25~32 | 40~50 | 65~100 |
L/mm | 150 | 250 | 300 | 500 |
不同规格的成排管,固定间距应按小口径管距规定安装。金属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 m。硬塑料管中间管卡
的最大距离见表2。
硬塑料管内径/mm | 20以下 | 25~40 | 50以上 |
最大允许距离/m | 1.0 | 1.5 | 2.0 |
(2)暗配管固定。电线管暗敷在钢筋混凝土内,应沿钢筋敷设,并用电焊或铅丝与钢筋固定,间距不大于2m;敷设在钢筋网上的波纹管,宜绑扎在钢筋的下侧,固定间距不大于0.5m;在砖墙内剔槽敷设的硬、半硬塑料管,须用不小于M10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其厚度不小于15mm。在吊顶内,电线管不宜固定在轻钢龙骨上,而应用膨胀螺栓或粘接法固定。
管道/mm | 15~20 | 25~32 | 40~50 | 65~100 |
L/mm | 150 | 250 | 300 | 500 |
硬塑料管内径/mm | 20以下 | 25~40 | 50以上 |
最大允许距离/m | 1.0 | 1.5 | 2.0 |
(1)明配管时。管路应沿建筑物表面横平竖直敷设,但不得在锅炉、烟道和其他发热表面上敷设。
(2)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管路允许偏差值,在2m以内均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3)暗配管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力求管路最短,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4)敷设塑料管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并应采用配套塑料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等配件。
当塑料管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强度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厚度不应小于15mm。
(5)塑料管进入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或配电箱内,应加以固定。
钢管进入灯头盒、开关盒、拉线盒、接线盒及配电箱时,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明配管应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
(6)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保护管,为保证暗敷设后不露出抹灰层,防止因锈蚀造成抹灰面脱落,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管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主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7)无沦明配、暗配管,都严禁用气、电焊切割,管内应无铁屑,管口应光滑。
1)在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管口,管子连接处及不进入盒(箱)的垂直敷设的上口穿线后都应密封处理。
2)与设备连接时,应将管子接到设备内,如不能接人,应在管口处加接保护软管引入设备内,并须采用软管接头连接,在室外或潮湿房屋内,管口处还应加防水弯头。
(8)埋地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如要穿过建筑物基础,应加保护管保护;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暗配管管口出地坪不应小于200mm;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
(9)暗配管应尽量减少交叉,如交叉时,大口径管应放在小口径管下面,成排暗配管间距应大于或等于25mm。
(10)管路在经过建筑物伸缩缝及沉降缝处,都应有补偿装置。硬塑料管沿建筑物表面敷设时,在直线段每30m处应装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