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9——1992.07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本科生。
1992.09——1998.03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03——2000.03 在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留校工作。
2000.03——2003.03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
2003.03——2005.10 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02—2005.03 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5.10——2007.11 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5.05 至今兼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11——2009.09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2009.09——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2009.11——201.04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4.04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
2021年3月2日,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鲁雄刚拟任市管高校正职。[2]
现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博士论文抽评评议专家,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分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上海金属学会理事,上海市分子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化分会第五届委员,炼钢分会质量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主要从事冶金新工艺研究和开发,具体工作包括:渣金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研究、无污染脱氧新方法、氧化物短流程制备金属新工艺、绿色冶金新能源开发、电解质材料制备及相关理论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及优秀曙光学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宝钢优秀教师、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和称号。
承担和完成课题有: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3项、授权23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有230篇次论文被SCI、E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