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大都护图册(2)《西域大都护》,是一部描写东汉定远侯班超率领一支轻骑队纵横西域、稳定边疆、重建“丝绸之路”辉煌的纪实历史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班超是个豪强世家子弟,少有大志,誓效张骞立功异域,但在年过不惑之前,一直混迹市井,籍籍无名,借给人抄书写信维持一家生计。后来得到世交显亲侯窦固的破格超拔,参军出使西域,一跃成为成为中华历史上难出其右的纵横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才能、成熟的政治见解和艺术的领导能力,使他在缺乏庙堂持续支持的情况下,南征北战20年,稳定建设10年,逐步驱逐了匈奴势力,恢复了西汉时期朝廷对西域36国的统治,重新建设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世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致在他70岁年老体衰的时候,东汉朝廷竟然找不出一位能够接替他的合适人选。 班超的主要助手也都是史上确有其人,性格各异,特点分明,为班超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作者在塑造班超这个历史人物时,力图尊重历史,所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都忠于事实,大的背景都有据可考。同时,主人公愣闯皇宫、马背上做爱、被窝里遇刺、提着人头谈判、把爱妾送上绞架等跌宕起伏的情节,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当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地流过两千年,我们的社会要在维稳上煞费苦心、付出高昂的管治成本的时候,回头来看东汉时期班超顶着传统势力的压力,积极主张汉人包括他的部下随从与当地居民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其指导思想和政策实践是多么的英明,多么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同时,他与少妻米夏公主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他对少子班勇爱而不溺的培养,他对部下宽严有度的管理风格,充分彰显了一位铁血男儿复杂的感情。
东汉朝廷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典型,光武中兴,确是一位英主,但在边疆事务上缺乏远见卓识,明帝刘庄勤政守成,是不多见的明君,但在其之后,基本上就是少儿皇帝、外戚把持朝政,朝廷的政策过多的塞进私货,皇室影响力日衰,所有能称得上皇帝的都没活过四十岁,基本上一有是非分辨能力就被害死或病死,最终导致天下三分。
在这样一个经常决策失断的弱政府的领导下,当一个稳得住的边疆大吏,除了对朝廷的耿耿忠心,更需要超常的智慧和灵活的驾驭能力。
作者郎春先生有10年的新疆军旅生活,青年时期发表过《母亲的婚礼》、《守山》等二十几个短篇小说,曾获原乌鲁木齐军区的创作奖,转业地方后提出过《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为社会化服务》的观点(1991年《求实.内部文稿》16期),编著出版过《企业青年工作概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也感叹《观念更新:西部振兴必须跨越的门槛》(《机电产品市场》2006年第3期)。早在1983年就写过一篇《班超上疏》的短篇,三易其稿,
经过当时的《新疆文学》二审,最终还是因“题材敏感”而未能发表。此后30年间,作者从未中断两汉历史的研究,
特别是两汉时期西域历史的研究,当人生的指针指向退休的时点,为柴米油盐的辛劳暂告一段落的时候,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说的形式奉献给社会,为读者系统了解那一段历史略尽绵薄之力。作者在塑造班超这个历史人物的过程,试图跳出西域社会的圈子,而是将其在西域的努力与成功,置于外患频仍、宫斗惊心、文化相对
活跃、社会经济发展的东汉朝野广阔的大背景下,给读者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