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粗野主义(Brutalism)粗野主义(Brutalism)        粗野主义是建筑流派的一种,可归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当中。主要流行的时间介于1953年到1967年之间,由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发展而来。

        其建筑特色,是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的毛糙、沉重、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该名称是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起的,他们于1949-1954年设计建造的英国洪斯坦顿(Hunstanton)高级中学,成为粗野主义的第一个代表作品。其设计手法追随密斯‧凡得罗,但是在材料的使用与生产的强调方面,则有明颢的差异,电气管道、卫生管道、其它设备装置的露明。

          勒·柯布西耶是粗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巴黎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法院。这些建筑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打磨,甚至包括安装模板的销钉痕迹也还在。

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斯特林爵士(Sir James Sterling)(莱汉姆住宅)、美国的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Art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 Yale)、美国的路易·康(Louis Kahn)(李查医学研究中心 Richards Medical Center,Pennsylvania;Salk Institute, California)、德国的哥特弗烈德·波姆(Gottfried Böhm)(Wallfahrtskirche, Neviges)、日本的前川国男(Maekawa Kunio)(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会馆)及其学生丹下健三(Kenzo Tange)(山梨县文化会馆)等人。

       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 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

        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

        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

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