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本社 编
出 版 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7-1
版 次:1页 数:24字 数:57000
印刷时间:2010-7-1开 本:大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151119546包 装:平装
本标准代替JB/T l0189--2000《汽车用等速万向节及其总成》。
本标准与 JB/Tl0189--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所有术语的英文名称(见3.1~3。29);
——删除了GE型万向节的定义及标准中所有关于GE型万向节的内容(2000年版的3.7、图2、表1、表9);
——增加了部分术语的定义,章条号作了相应变动(见3.7、3.8、3.17、3.18、3.25、3.26);
——修改了部分术语的定义(2000年版的3.1、3.2、3.8、3.10、3.11、3.14、3.16、3.19、3.21、3.23;本版的3.1、3.2、3.9、3.11、3.12、3.15、3.19、3.22、3.24、3.28);
——修改了部分图示(2000年版的图la)、图3~图5、图7~图9、图ll~图l5、图l8;本版的图5a)、图6~图l6、图l9的示例),并删除了部分图示(2000年版的图6、图l0);
——将TJ型万向节(没有压缩弹簧)、Gl型万向节(也可以不带压缩弹簧)的图示和外形尺寸合并(2000年版的图4、图6、表7、表8;本版的图7、表7);
——修改了部分型号万向节的尺寸(2000年版的表4~表l0;本版的表4~表8);
——增加了对主要零件采用材料的规定(见10.1.2);
——修改了关于润滑脂及填脂量的内容(2000年版和本版的l0.1.5);
——修改了部分性能要求(2000年版和本版的l0.2.1~10.2.8);
——增ant对等速万向节总成起动力矩、转动力矩、拉脱力的性能要求(见10.2.9~10.2.11);
——修改了许用工作角度、最小静扭破坏扭矩的内容(2000年版的表ll、表l2;本版的表9、表10):
——增加了扭转疲劳强度、周期循环寿命的内容(见表ll、表l2);
——增加了性能试验方法章节(见第ll章)。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军、郭宝霞、张雷、陆建春、孙国新、金战。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l0189—2000。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符号
5 分类
5.1 等速万向节
5.2 等速万向节总成
6 结构型式
6.1 中心固定型等速万向节
6.2 伸缩型等速万向节
6.3 安装部分的型式和形状
6.4 等速万向节总成结构
7 代号方法
7.1 等速万向节代号
7.2 等速万向节总成代号
8 标记示例
9 尺寸
10 技术要求
10.1 一般技术要求
10.2 性能要求
10.3 外观质量
11 性能试验方法
12 检验规则
12.1 出厂检验
12.2 型式检验
13 标志
13.1 标志内容
13.2 标志位置
13.3 标志方法
13.4 标志规范
14 包装、运输和贮存
14.1 包装
14.2 运输
14.3 贮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圆周间隙试验
A.1 试验目的
A.2 试验条件
A.3 试验装置
A.4 试验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许用工作角度和许用滑移量试验.
B.1 试验目的川
B.2 试验条件
B.3 试验装置
B.4 试验方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静扭破坏扭矩试验
C.1 试验目的
C.2 试验条件
C.3 试验装置
C.4 试验方法
附录D( 规范性附录)扭转疲劳强度试验
D.1 试验目的
D.2 试验条件
D.3 试验装置
D.4 试验方法
附录E (规范性附录)周期循环寿命试验
E.1 试验目的
E.2 试验条件
E.3 试验装置
E.4 试验方法
附录F (规范性附录)密封罩性能试验
F.1 试验目的
F.2 试验条件
F.3 回转膨胀量试验
F.4 常温回转耐久性试验
F.5 低温回转耐久性试验
F.6 高温回转耐久性试验
附录G (规范性附录)起动力矩试验
G.1 试验目的
G.2 试验条件
G.3 试验装置
G.4 试验方法
附录H (规范性附录)转动力矩试验
H.1 试验目的
H.2 试验条件
H.3 试验装置
H.4 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