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约6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粗1.5-2厘米,顶部及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暗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40厘米,基部粗约4毫米,深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光滑无毛;叶近二型,叶片三角卵形,长25-30厘米,基部宽约20厘米,基部浅心脏形,奇数一回羽状,能育叶与不育叶形状相似但较狭小;顶生羽片三叉,顶生裂片椭圆形至椭圆披针形,长16-22厘米,中部宽6-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为楔形而下延,全缘或为浅波状,柄长2-3厘米,侧生裂片镰状阔披针形并较狭小;侧生羽片1对,对生,稍斜向上,无柄也无腋生小芽胞,分叉,椭圆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中部宽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其下侧有一阔披针形的较短小裂片,全缘或很少为浅波状。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上面不明显,下面略可见,有分叉的内藏小脉;羽轴及侧脉禾秆色,两面均光滑。叶纸质,干后褐绿色,两面均光滑。孢子囊群圆形,生于网眼的小脉上,在侧脉间有不整齐的多行;囊群盖圆肾形,膜质,暗棕色,全缘,早落。
翅柄叉蕨 | 多形叉蕨(原变种) | 剑叶叉蕨 | 条裂叉蕨 | 疣状叉蕨 |
粗齿叉蕨 | 贵州叉蕨 | 阔羽叉蕨 | 五裂叉蕨 | 云南叉蕨 |
大齿叉蕨 | 海南叉蕨 | 鳞柄叉蕨 | 狭基叉蕨 | 掌状叉蕨 |
大叶叉蕨 | 河口叉蕨 | 三叉蕨 | 下延叉蕨 | 中间叉蕨 |
多变叉蕨 | 黑柄叉蕨 | 疏羽叉蕨 | 芽胞叉蕨 | 中形叉蕨 |
多形叉蕨 | 花莲三叉蕨 | 思茅叉蕨 | 燕尾叉蕨 | 棕柄叉蕨 |
特产云南东南部(河口)。海拔380-400米。[1]
本种形状和五裂叉蕨Tectaria quinquefida(Bak.)Ching 相似,其不同点乃顶生羽片的柄较长;基部一对羽片无腋生小芽胞;羽轴及侧脉下面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