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叉查照间隔(guard check gauge)是指固定式辙叉的护轨工作边至叉心工作边之间为保证行车安全的最小距离。其数值必须考虑机车车辆的最大轮对宽度以及轮对和轨道在列车载荷下的动态变形等因素。我国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的标准值为1391mm。
1.辙叉心部位存在的病害。
辙叉心侧磨与肥边:当列车能过辙叉心时就会对护轨或基本轨等进行强烈的挤压,长期的结果就会造成辙叉心和护轨的侧磨损,使查照间隔超限。而辙叉心肥边的产生是列车长期碾压所形成的。
辙叉前接头、辙叉根端接头错牙:辙叉接头错牙直接会造成列车剧烈摇晃,甚至可能造成列车爬上轨面,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冻害:冻害会造成辙叉心综合病害,包括水平超限,方向不良等。
木枕腐蚀:由于经常反复改道,加快了岔枕钉孔的不断扩大。夏季时节,雨水不断浸入钉孔,久而久之,加快了木枕的腐蚀,甚至木枕不能持钉,缩短了岔枕的使用寿命。
浮起道钉,分式弹条扣件松动:造成浮起道钉、分式弹条扣件松动的主要原因,一是枕木腐蚀;二是由于列车能过辙叉心上下颠簸使得道钉和螺纹道钉松动;三是由于保养时的人为因素造成的。
空吊的形成:一是在维护捣固时,没有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捣固,造成捣固不实。二是冻害冻起位置和高度不一致,维修人员没有及时地处理而形成空吊。
辙叉心爬行与横移:由于列车的冲击力和重力的影响,迫使辙叉心弯曲。而这时如果各部位的扣压力达不到要求时,就会产生纵向爬行。特别是能过侧辙叉心时的撞击力特别大,加之道岔在日常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则使辙叉出现横移。
2.其它部位主要导致辙叉心几何尺寸超限的原因。
基本轨轨向及其道岔框架尺寸:其一,直曲基本方向,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曲基本轨硬弯曲折矢度不良,曲折点位置不对等因素,都会增加列车对转辙部位冲击力,从而导致起直曲方向不良。其二,基本轨本身存在死弯。死弯的产生一是由于钢轨的存放不当造成的,在使用前或保养线路时没有很好地整治;二是在列车长期冲击挤压下形成的。其三,联结部分的各类病害也可能导致辙叉心几何尺寸的变化。
利用查照间隔控制器配合各项整治措施,来稳定辙叉心的几何尺寸,确保辙叉心稳定、安全。
1.自制查照间隔控制器。
控制器由1块厚15mm、宽100mm、长60mm的钢板,两边距离钢板边缘10mm处各打2个24mm孔,钢板中间用废拉杆焊接起来,1头仍用拉杆钩头。只是这种钩头比原来拉杆钩头钩槽宽了5mm,以便于钩住护轮轨内轨底和直曲基本轨外侧轨底。
2.配合控制器整治辙叉病害的各项措施。
调查道岔几何尺寸的变化情况,校正基本轨方向以及转辙叉部位框架尺寸;整治道岔转辙部分横移;结合日常工作整治连接部位病害,使其平顺,作好各支距杆尺寸的检查工作,对超限要进行调整,同时做好导曲线的拨顺工作,使其圆顺;整治辙叉心病害。
3.综合整治,并采用查照间隔控制器后的效果
整治后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加装查照间隔控制器,配合整治道岔病害后,起到了辙叉心横不移、纵不爬的作用,减轻了因股道、正线与道岔轨相接不上而造成的晃车;有效地延长了岔枕的使用寿命。经过使用查照间隔控制器后,如果查照间隔发生变化时,工区职工只需调整控制器拉杆螺丝即可调整查照间隔,改变了以往必须拔起道钉的做法,减少了起道钉次数,缓解了枕木钉孔的锈蚀,从而达到了延长枕木寿命的目的。
使用控制器后,保证了列车通过辙叉时的绝对安全;控制器的安装,大大地节约了材料的支出,降低了成本。过去每次改道都要带齐所需工具:道钉锤、白腊杆、直眼器、道木楔、撬棍、拾筐、道钉、改道器械、奔斧、板手等工具。经常改道对工具的损失和浪费比较大,材料费用支出也较大,在使用控制器后,基本上只需一把扳手进行调整就可以了;安装控制器后,节约了劳动力,降底了劳动强度,每年可节约劳动力30-40倍。日常对道岔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消除了违章现象。延长了对道岔的养护周期,道岔设备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