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柱翼型组合式散热器包括上、下联箱,且上、下联箱均包含至少两个联箱管,相邻的两个所述联箱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每个散热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扁形的水道管,每个水道管内部均分为至少两个由加强筋隔开的腔体,每个水道管外壁两侧对称地间隔设置有T型翼片,同一散热单元的相邻两个水道管之间的T型翼片端部之间的距离为0-50mm,以在该相邻两个水道管之间形成对流空腔。
随着节能形式的发展要求,各种新型节能采暖方式逐步发展并大有上升趋势。太阳能采暖、各种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风能、生物质能等,以上多种新型能源的供热温度一般来说均低于60℃,最新的来自德国的采暖技术,将30℃低温水应用于供暖系统。
传统的铝制柱翼型散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散热装置,铝制柱翼式散热器种类很多,通常由多个基本的散热单元串接组成,每个散热单元包括竖向水道管和横向联箱管,联箱管一般采用镗孔工艺,水道管通过斜向倒角,然后与横箱管紧密对接,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或氩弧焊焊接。由于一般以单柱结构作为一个散热单元,散热效果不理想,外形尺寸大,结构松散,横向占用室内空间大,没有充分发挥散热性能。 单柱结构,即行业内常说的单水道结构。采用单水道结构是为了保证散热效果,水道管管径设计的较大,即实现腔体表面散热面积变大,因此带来的金属消耗量较大,水道管中的水容量也较大。散热翼采用T型结构,虽然扩大了散热面积,但整体散热效果和热媒利用率还是不尽理想。 随着“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的采暖行业也面临新的要求。目前铝制柱翼型散热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道内腔大,水容量大,带来的热耗较大,间歇性供暖或独立式供暖时即热性较差。另外,由于铝制柱翼型散热器普遍采用单柱结构,占用室内水平空间面积太大,而散热器的长度越大,长度修正系数就会越小,这样就会导致散热量减少,热效率降低,无法应用于需要大散热量的高大空间公共场所,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也无法应用于要求较高采暖散热效率和散热量的低温水采暖区域。
铝制柱翼型组合式散热器对每个散热单元优化设计为最少由两个水道管组成,而每个水道管由一个或多个加强筋将其分成两个或多个均等的腔体,从而在散热单元内形成多个散热空腔以及多对平行的对流空腔,内腔和容水量减小,耗材量减小,制造成本更低,并且多水道结构占用水平空间减少,长度修正系数变大,提高了散热量和散热效率。 更重要的是,铝制柱翼型组合式散热器在采用多水道、多腔体结构的基础上,对水道管外壁的翼片优化设计为T型结构,并将T型翼片以其端部0-50mm的间距组合形成单个散热单元,从而使得T型翼片在空间上呈网状,加强散热单元强度的同时在单个散热单元外部形成了多个对流空腔。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散热单元之间的间距合理设置,在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散热腔体,以加强散热单元之间的热媒相互交换和补充。 铝制柱翼型组合式散热器的结构设置既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也使散热器的外表面基本平滑,自然对流效果更好,使单个散热单元及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热媒利用率都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散热器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如低温采暖领域,公共建筑内的高大空间及间歇性采暖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