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由于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导致铁路弯道小,坡度大,最大坡度达31.5‰,因此,机车牵引力不足,成为运输的瓶颈。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物资运输量急剧增加,原有的JF51(东风号)型蒸汽机车已不能满足运输需求。1938年5月,为解决河口至昆明之间的高海拔大坡度问题,法国滇越铁路公司向英国贝耶·皮科克公司购进了6台“加拉特”蒸汽机车,这6台车为1000mm轨距的N级车,1929年制造,为活结式蒸汽机车,模数牵引力21,569kg。
GD51型蒸汽机车构造奇特,全车为活节式构造。机车有两个机械部、行走部的完全相同的车架,一端各一个,轴式为2-4-1+1-4-2。前车架上装有水柜,后车架上装有煤槽和水柜,总共可储水20吨、储煤8吨。锅炉位于机车中部,座架在前、后车架的后端,以活结联接。在机车前后端处两车架上相对装有斜置的汽缸,蒸汽以很长的带弹簧式球面活接头的蒸汽管锅炉过热箱输往前、后车架上的汽缸;前、后车架上的水柜也以带活接头的连通管相通,司机室为在锅炉后端的通常设计。在当时来说,GD51型蒸汽机车的功率是最大的,但它的缺点也有很多,特别是其车体过于长大、机械构造复杂,在崎曲的铁路上运行故障率很高,特别是蒸汽管活接头易泄漏、浪费燃料,检修费用高。
6台机车投入使用后,很快弥补了JF51型机车功率不足的缺陷,提高了运输效率,为保障抗战物资运输做了很大贡献。1940年,滇越铁路的白寨大桥等多处遭日军飞机轰炸,滇越铁路中断。这6台机车安全的度过了抗战和内战时期,运行在铁路上。
1961年,昆明机车修理厂将一台GD51型蒸汽机车的前、后车架拆分,改造成两台TW51型蒸汽机车,轴式2-4-0,模数牵引力9163kg。直到1966年,剩下的5台GD51型蒸汽机车依然良好运行在昆河铁路上。其长度甚至比当时贵昆铁路的蒸汽主力KD5蒸汽机车和JF型蒸汽机车(解放型蒸汽机车)的长度还长,模数牵引力只比JF型蒸汽机车低了2,461kg。
1966年云南主要型号蒸汽机车数据对比[1] | ||||
型号 | 轨距(mm) | 全长(m) | 整备重量(t) | 模数牵引力(kg) |
JF51 | 1000 | 11.4 | 57.0 | 11,571 |
GD51 | 1000 | 24.385 | 121.1 | 21,569 |
KD55 | 1000 | 16.563 | 98.24 | 16,370 |
KD5 | 1435 | 16.563 | 98.24 | 16,370 |
JF | 1435 | 21.832 | 160.47 | 24,030 |
1966年云南主要型号蒸汽机车数据对比[1] | ||||
型号 | 轨距(mm) | 全长(m) | 整备重量(t) | 模数牵引力(kg) |
JF51 | 1000 | 11.4 | 57.0 | 11,571 |
GD51 | 1000 | 24.385 | 121.1 | 21,569 |
KD55 | 1000 | 16.563 | 98.24 | 16,370 |
KD5 | 1435 | 16.563 | 98.24 | 16,370 |
JF | 1435 | 21.832 | 160.47 | 24,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