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炭

荆芥炭

被子植物门
用量 5~10g
唇形目
中文学名 荆芥炭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分布区域 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荆芥属
目录导航

中药属性

药材性状

本品全体黑褐色。长 0.5cm 不规则小段,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

荆芥炭药材

色。叶对生,多已脱落。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略具香气,味苦而辛。

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成束。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5~110¨m,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

药理药性

【 性味与归经 】 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肺,肝二经。

【 功能与主治 】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 用法与用量 】 4.5~ 9g

【 规格 】 药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每袋装 1000 g 。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 有效期 】 18 个月。

炮制加工

取净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血见黑则止,荆芥炒炭,色黑主人血分,性主收敛,故以止血见长。由于荆芥性本疏散,故其炭品止血无收敛太过之虑,是治疗妇产科出血、大便下血的常用药。为保证荆芥炭良好的止血疗效,优化荆芥炭的制备方法,把握客观的制炭标准是重要的。

传统的制备方法是用武火炒制,制备标准是炒至表面黑褐色。传统制法,主观性强,因个人的主观感觉不同,往往会造成荆芥炭质量有差异,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现代有文献对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做了研究。在炮制工艺方面,荆芥炭炒制温度不易掌握,故饮片质量只能靠经验控制。若改为烘法,烘法温度易于控制,烘箱内温度相对均匀,成炭性好,饮片质量便于把握。研究表明,24012、10分钟,成品得率高、性状好。当温度达240℃时,酯性浸出物达最大值,超过240"(2,浸出物急剧下降【l,2.3J。所以如果用烘法制炭,这个温度参数是值得参考的。烘法制炭现阶段尚不能作为标准化炮制工艺推广,因为其成熟度不够,酯性浸出物不能代表荆芥炭饮片,需进一步研究其制备温度、时间以及成分含量等。

在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方面,为保证“炒炭存性”这一传统标准,有文献提出,其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0%、7%及0.04%【2]。这些可以考虑作为荆芥炭的质量标准试行。

【炮制工艺】取净荆芥,置炒制容器中,用文火逐渐加热至武火,不断翻动,炒至表面呈黑褐色,内部焦黄色,锅内闪火星,锅内冒出的烟色由白色变为黄烟、黄浓烟时,快速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

药材鉴别

( 1 )本品粉末黑褐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腺鳞头部 8细胞,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 1~2 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 个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成束,壁平直或微波状。

( 2 )取样品粉末(过 20 目筛)约 5g ,加乙醇60ml ,加热回流 1 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a 取滤液 2ml 于试管中,加镁粉少许,再滴入浓盐酸数滴,在沸水中加热 3 分钟,溶液颜色加深,显红棕色。

b 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与氨蒸气接触显黄色,当滤纸离开蒸气数分钟后,黄色又消退。

【 检查】水分 照 “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 第二法)测定, 不得过 12.0 % 。

【浸出物】 醇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 X A )测定,用 70% 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8.0% 。

【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 120 ℃ 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 20mg ,精密称定 ,置 100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 中含芦丁 0.2mg )。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0ml ,2.0ml , 4.0ml , 6.0ml, 8.0ml 与 10.0ml ,分别置 25ml 量瓶中,各加水至 10ml ,加 5%亚硝酸钠溶液 1ml ,使混匀,放置 6 分钟,加 10%硝酸铝溶液 1ml ,摇匀,放置 6 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 ,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 15 分钟,照比色法( 附录 V B) ,在 500nm 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粉末(过 20 目筛)约 2.5g [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 IX H 第二法)] ,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弃去石油醚液。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移置 50ml 量瓶中,用少量甲醇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1ml 于 25ml 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绘制项下的方法,自“加水至 10ml ”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重量( m g ),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 C 27 H 30 O 16 )计不得少于 0.8% 。

中医传承

性转涩.收敛止血。

1.湿浊带下

完带汤:配白术、山药、白芍、苍术、甘草等。补脾疏。

2.胎动腰痛、腹痛

保产无忧散:配当归、川芎、艾叶(炒)、枳壳(麸炒)、黄芪(炙)、菟丝子(酒炙)、甘草等。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

3.产后血崩

升举大补汤:配人参、当归、熟地黄、黄芪、白术、黄连(炒)等。收敛止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