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宦官究竟起自何时,由于文献不足,已不易查考。以记有宦官的书籍而言,最早的应是《周礼》。据此可知,宦官早在殷、周之时便已有了。在《周礼》中,宦官被称为阉、寺、竖等。这三种称呼,自始并无贬义,但因时间的变易,到了宦官又被称为内监、中官或太监时候,再以阉寺称之,则已带有一些贬义和蔑视,若以奄竖或是宦竖为称,则不但带有轻贱之意,而且也是斥责他们时的用语了。
最早宦官的工作大概主要是守门,这扶那些早期的称谓便不难看出。阉,《说文》的解释是,“竖也,宫中阉阍闭门者,从门奄义兼声”。这里,它以阉竖相互对释,可见二者的职司必极相近。寺,《周礼·天官》说是,“寺^掌王之内人”。也有监察出入之意,也许寺便是监护内宫门户的人。汉时,宦者常被任为黄门令,—般宦者又习有小黄门之称,黄门即是宫门,宦者主要用于守门,于此亦可概见。
早期既只限于守门,而且那时的宫室也并不大,所以宦官的人数不很多,百人左右已很够了,因而《周礼》又有“奄寺不及百人”之说。然而这只是在早期,后来宫室日广,职事日多,宦官的人数一直都在增多,降及明、清,宦官的人数早已成千上万,若以拥有宦官的王府合计,数目就更多了。
……
在小安子之后见宠于慈禧的是宦官李莲英。李莲英原本是给慈禧梳头的太监,小安子被杀后,他就窜上来了。李莲英得宠后所干的坏事比小安子要多得多,但他吸取了小安子的教训,除非跟着太后,他自己只在京中横行,决不单身出京。
清末的宦官,其势焰远不及明末的宦官那样豪横,这虽是清朝执行禁例比明朝要严,但时势的变易也是原因之一。在太平天国革命以后,封建王朝的崩溃已极显见,宦官们无论自觉或是不自觉,大概都已经感到,他们的来日实在是已经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