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dai hunyi
明代浑仪
Armillary Sphere of the Ming Dynasty
中国古代观测天象最重要的仪器之一。现存完整的古浑仪只有南京 紫金山天文台所存明代浑仪,系明正统二年(1437)仿照元郭守敬所设计用铜仿铸。此仪结构稳固,范铸精美,是重要的科技文物,也是珍贵的工艺杰作。
浑仪是在支柱上面装有几套刻有度数的环,中心设窥管,以瞄准所要观测的天体,用它可以测量恒星的坐标或行星的运动。浑仪何时发明,尚无一致的看法,从长沙马王堆 3号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对行星运行情况所作记录的精确性推知当不晚于秦始皇元年 (公元前246)。《五星占》 中所记金星会合周期为 584.4 日,比今测值只大0.48日;土星会合周期为 377日,比今测值只小 1.09 日。考虑到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发展谱系,可知《五星占》的观测记录者应已经使用了浑仪。
历代天文学家不断对浑仪加以改进,西汉的落下闳、东汉的贾逵、东晋的孔挺、唐代的李淳风、一行等人都曾作出重要贡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格局完备而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明代浑仪坐落在 4根龙柱和鳌云形的基座上,分外、中、内 3层。外层为六合仪,是地平坐标和赤道坐标的框架,由地平圈、赤道圈和通过天顶、天极的子午圈3个大圆环组成;中层为三辰仪,可绕极轴旋转,包括赤道环、黄道环、三辰仪双环和四象环;内层为四游仪,是仪器的望筒部分。望筒以同心圆环的球心为心,可上下仰游,又可随三辰仪绕极轴旋转。它能够指向天空的任一点。这样,浑仪就不仅能测量天体的赤经在坐标,而且由于它兼有地平坐标和黄道坐标的圆环,还能进行其他多方面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