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镇

风平镇

著名景点 风平镇
类型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风平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风平镇辖风平、那目、帕底、芒别、芒赛、法帕、芒里、腊掌、遮宴、上东、平河11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

全镇共有12075户,总人口62325人,其中农业户数12041户,农业人口58597人。全镇耕地面积98863亩,其中水田73188.5亩,旱地26674.5亩,人均1.69亩。

国土总面积38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90米,最低海拔835米,属低纬度亚热带主体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9.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四季如春的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傣家小乘佛教的名山圣地——法帕尖山;

集疗养、度假、旅游,购物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中日傣景旅游胜地;风平佛塔、古树名木高山榕的独特景观构成了傣家之乡风平独有的神奇与美丽。芒市大河、果朗河穿流过境,320国道、潞盈公路穿境而过。德宏州芒市飞机场在辖区内,是全市乃至全州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理位置

风平镇位于芒市坝中部,距市府芒市8公里,最高海拔2890米,为潞西海拔的最高点,最低海拔835米。属低纬度亚热带立体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9.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芒市河和果朗河穿流过境,是芒究水库、芒别水库、那目水库的灌区;320国道、潞盈公路穿境而过,德宏州(芒市)飞机场在辖区内,是全市乃至全州的重要交通枢纽

行政区划分

全镇占地面积381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其中9个坝区村委会(风平、那目、帕底、芒别、芒赛、法帕、芒里、腊掌、遮宴);2个山区村委会(平河、上东),89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075户,总人口62325人,其中农业人口5859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4%,全镇耕地面积98863亩,其中水田73188亩,人均耕地面积1.69亩。

经济概貌

2007年末,风平镇 农村经济总收入25324万元,农村经济 净收入15974万元, 农民所得1611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751元,同比增长27%。

历史沿革

风平镇风平中学

1、1953年初组建风平区,1954年5月改名勐社区,1957年2月勐社区和允社区的各一部分合并成立芒市坝区,区址设在风平。1960年12月,中共芒市坝区委员会改为中共风平区委员会。

2、1967年3月,实行军事管制。1971年1月恢复,各公社成立了党的核心小组。1971年9月至12月,在成立党的核心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各公社党委会。

3、1969年3月26日,成立东风人民公社;

4、1971年4月13日,改为风平公社革委会;

5、1984年3月,风平公社更名为风平区;

6、1987年12月,在撤区设乡体制改革中更名为风平乡;

7、1998年8月20日,撤乡设镇更名为风平镇;

8、2005年11月,撤并乡镇将法帕镇并入风平镇。

教育状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着全镇末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镇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针对风平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辍保学措施,确保了我镇入学率、巩固率有明显的提高。

目前全镇共有34所小学,其中完小24所,教学点10个,在校学生5320人,177个教学班;学前班学生674人,21个班;有幼儿园两所,在园幼儿317人,10个班;有初级中学两所,在校学生2245人,44个教学班。2007年适龄儿童总人数5347人,入学5320人,入学率99.5%,适龄少年总人数2817人,入学数2245人,入学率79.69%;幼儿总人数2336人,入学数1101人,入学率47.13%,上年小学生总数5493人,辍学人数6人,辍学率0.11%,在校初中学生辍学率4.97%;15周岁完学率99.79%,17周岁完学率94.84%,青壮年非文盲率99.99%。

2006至2007学年全镇小学毕业生数915人,参加语文综合测试人数879人,平均分60.9分,及格率59%,参加数学综合测试人数877人,平均分35.2分,及格率18.1%;中学毕业生数746人,参加中考人数326人,500分及以上39人。

卫生状况

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及补偿工作,全镇参合率98.46%,通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加强疫情和传染病的防控,确保全镇无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积极推广农村改水、改厕、改沼、改灶和美化、绿化环境工作。

2007年共建农村沼气池406口,新建卫生户厕439户。目前全镇改水改厕1431户,共建沼气池1261口,农村村容村貌明显好转,村内道路乱堆乱放杂物全面得到整治。

风景名胜

风平镇风平佛塔

风平佛寺、佛塔位于风平镇的风平村,距芒市8公里,清雍正六年(1728年)芒市土司放仁接受当地佛教教派的倡议,建立了佛寺。供各个教派的教徒朝拜佛祖。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土司放作潘又建立佛塔。

由于佛塔在佛殿的西面边被称西塔。晚清年间,土司方克明之母又主持在佛殿旁东面又建设一座佛塔,称东塔即金宝塔。

历史上有几次战乱将佛殿毁坏,尔后重建,到20世纪30年代已重新修建成的殿塔位为一体,原有回廊、享阁、牌坊、石柱、僧舍等配套建筑的林园佛寺,享益国内外。解放后,曾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视为“四旧”将其毁坏。到1986年由风平镇35个村民小组近2万多佛教徒自发筹集资金重建佛寺。1990年重建佛塔,州市统战部支付4万元。塔的重建不象以前建立两个佛塔,现建立的佛塔在原来的东塔,也比以前原佛塔高并占地面宽。

由于佛塔地处潞西中心部位,把此塔叫称岗勐金塔。岗勐是傣语,是中心地域的意思。岗勐金塔的重建,使得各族信佛教徒有了朝拜之处。特别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是风平佛寺赶摆之日。名叫摆笼(意思是集中赶摆)。各族全州各地信佛教徒者来参加节日或朝拜,气氛比较隆重。

新农村建设

现在,风平镇拉老、法帕两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现已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及 绿化等工程,即拉老完成总投资57万元的村内道路硬化、生活排灌沟渠及绿化、垃圾池、 戏台建设等工程,法帕完成总投资200万元的部分道路硬化及自来水工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