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唇兰

钳唇兰

拉丁学名 Erythrodesblumei
被子植物门
植物界
中国植物志 17:160
亚纲 百合亚纲
分布区域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钳唇兰属
亚科 兰亚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植株高18–––60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圆柱形,直径2.5—3.5毫米,绿色,下部具3–––6枚叶。[1]

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稍歪斜,长4.5—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上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具3条明显的主脉,具柄;叶柄长2.4––4厘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1]

花茎被短柔毛,长12––40厘米,具3–––6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顶生,具多数密生的花,长5—10厘米;花苞片披针形,带红褐色,长10––12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渐尖,背面被短柔毛;子房圆柱形,红褐色,扭转,被短柔毛,连花梗长9––10毫米;花较小,萼片带红褐色或褐绿色,背面被短柔毛,中萼片直立,凹陷,长椭圆形,长4––6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稍钝;侧萼片张开,偏斜的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6毫米,宽3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花瓣倒披针形,长4––6毫米,宽1.5—2毫米,先端钝,与萼片同色,中央具1枚透明的脉,与中萼片粘合呈兜状;唇瓣基部具距,前部3裂,侧裂片直立而小,中裂反折,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白色,先端近急尖;距下垂,近圆筒状,长1.5––4毫米,中部稍膨大,末端2浅裂,内面无毛和无胼胝体,唇瓣的腹面(上面)和距均为带红褐色;蕊柱粗短,直立,长1.5—3毫米,前面无附属物;蕊喙直立,叉状2裂。花期4––5月。[1]

地理分布

产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金屏);斯里兰卡、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卡西亚)。 [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